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4年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犯罪未遂情况?

发布时间:2024-02-21 08:59:25 浏览:0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过失犯罪是否可能存在犯罪未遂状态是一个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通常认为,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因为过失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心态,而非故意追求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犯罪未遂情况?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其构成要件包括犯罪意图、着手实行犯罪及犯罪未完成。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无犯罪意图,其对犯罪结果的发生既非希望也非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未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故意的“着手”与“未完成”的阶段,也就无法构成犯罪未遂。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以及第十五条的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能否适用“不知者不为罪”原则?

"不知者不为罪"这一原则,在刑法中并未被明确作为普遍适用的无罪辩护理由。该原则主要在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中有所体现,例如对某些需要主观明知或故意才能构成的犯罪(如诈骗罪、盗窃罪等),行为人确实由于不明真相而无法形成犯罪故意,则可能不构成犯罪。

对于过失犯罪,其成立并不依赖于行为人对违法性的明知,而是基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不知者不为罪”的原则在过失犯罪中并不适用。换言之,即使行为人声称自己不知道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但如果按照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情况,他应该能够预见并防止这种结果的发生,那么仍然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同时,虽然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不知者不为罪”,但在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中,往往对犯罪主观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故意”或“过失”。例如,《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行为人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因过失造成重大事故,就构成了犯罪,而非以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为判断标准。

如何区分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

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虽然都可能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但二者在法律责任承担上存在显著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 过失犯罪: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失犯罪的核心是行为人的主观有过错,即应预见而未预见或已预见却轻信能避免的过失心理状态,并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不可归责于行为人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且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被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切断。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 同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条规定虽未明确提及“意外事件”概念,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广泛用来作为认定意外事件的法律依据。

区分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关键在于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及行为与结果间因果关系的性质,如果行为人对损害结果有可预见性且存在过失,则可能构成过失犯罪;反之,若行为人无法预见且无过错,则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在刑法体系下,由于过失犯罪与犯罪未遂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上的显著差异,过失犯罪不包含犯罪未遂形态。只有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才可能涉及犯罪未遂问题。在处理过失犯罪案件时,应着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及其对结果发生的预见可能性,而不适用关于犯罪未遂的相关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让您头疼?大律师网是您的解决方案!我们汇聚了数万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各种法律疑难。无论是文字、电话还是视频咨询,我们都能满足您的需求。点击咨询,让我们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