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更新时间2018-02-05 更新11篇文章 被阅读0

近年来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件是层出不穷,针对此罪法律也制定了相对的制度规范。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致使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的发生不是持希望态度,只是放任的心理态度致使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犯本罪刑期标准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情节严重,应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意外事件与过失致死如何界定?1. 意外事件:根据我国刑法理论,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或者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引起的。具体特征如下: - 主观无过错:行为人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可能性,即按照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条件,行为人无法预见该结果的发生。 - 客观不可抗力:损害结果的发生并非由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引起,而是由不能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抗拒的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所致。 - 行为与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因果联系,损害结果的发生独立于行为人的行为之外。2. 过失致死 ...... 【 浏览全文 】

    醉酒后杀人可减刑吗?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条款并未直接提及醉酒作为影响量刑的因素。其次,虽然醉酒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构成免除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理由。《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无论行为人处于何种精神状态(包括醉酒),只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对其犯罪行为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醉酒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及犯罪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这可能在量刑时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根据 ...... 【 浏览全文 】

    什么是间接故意杀人的定义?间接故意杀人,与直接故意杀人不同,它并不强调行为人积极追求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的死亡结果有预见,但他们采取了漠视或者放任的态度,没有采取任何避免措施。这种行为在刑法上被视为对生命权的严重侵犯。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该条文并未明确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在实际判决中,法院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具体情节来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从而决定量刑。如何区分间接故意杀人与意外事件?刑法中,间接故意杀人和意外事件是两种 ...... 【 浏览全文 】

    什么情况下算过失致死?过失致死的判定主要基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和客观结果。首先,行为人必须存在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其次,这种过失行为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如果这两点都满足,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过失致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表明,我国法律对过失致死有明确的刑罚规定。对于预见可能性的不同,如何影响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死的判断?刑法中,间接故意杀人和过失致死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主要区别在于 ...... 【 浏览全文 】

    如何把握间接“明知可能造成死亡”的主观恶性程度?在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分主要基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于"明知可能造成死亡"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对可能造成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或者希望的态度,那么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反之,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未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那么可能构成过失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引用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 【 浏览全文 】

    间接故意杀人罪可否缓刑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间接故意杀人罪(通常对应的是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一般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否可以适用缓刑,主要看犯罪分子是否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缓刑条件,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如果间接故意杀人罪的犯罪行为满足这些条件,理论上是可以考虑缓刑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 ...... 【 浏览全文 】

    间接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死的主观要素区别是什么?1.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素: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于可能发生的他人死亡结果有明确的认知,并且主观上对这一结果的发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即使其并不积极追求这一结果,但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2. 过失致死的主观要素: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对于可能产生的死亡结果应当预见,但实际并未预见(疏忽大意过失),或者虽已预见却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避免该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过失)。二者均表现出行为人对结果发生的主观否定态度,而非如间接故意那样对结果发生的放任态度。【引用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 ...... 【 浏览全文 】

    何种情况属于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在刑法理论中,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对他人生命权的极端漠视和严重侵犯。具体而言,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但对此并不防止,而是采取了接受或不反对的态度,即使这种结果发生。例如,知道自己的行为极有可能造成他人死亡,如酒后驾车、在人群密集处投掷危险物品等,仍然实施该行为,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后果听之任之,即构成间接故意杀人。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符合本条规定。此外,《刑 ...... 【 浏览全文 】

      间接故意杀人罪属于故意杀人罪的一中,量刑标准参考故意杀人罪。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内容,大律师网小编整理了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阅读。【基本案情】2010年10月12日16时许,张某为阻止女儿与被害人谢某谈恋爱,要内侄被告人曾某去警告谢某。曾某遂打电话给谢某,两人为此发生争吵,并约好当天在滨江榕树下见面再谈。当日18时许,曾某纠集被告人王某、贺某及邹某、马某等7人携带砍刀分乘两辆出租车前往滨江榕树码头,见到被害人谢某后持刀追赶,谢为躲避追砍而跳入赣江,被告人曾某、王某、贺某等人见状,手持砍刀在赣江河堤守候,曾某用言语威胁谢某,并和王某用石头砸谢,谢不敢游上岸被迫潜入水中 ...... 【 浏览全文 】

      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吗?在一定情况下,见死不救会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下面大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见死不救间接故意杀人案例分析来学习。【案例】23岁的张某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十多个孩子面前当了一回“孩子王”。可是,当意外来袭,他这个“老大”却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一个浅水塘,面对两名落水的儿童,会游泳的张某选择袖手旁观。他说,之所以不出手相救,是因为怕被家属赖上讹钱。近日,张某已被玉环公安部门以“故意杀人”刑拘。带俩孩子上山摘杨梅不料孩子半路遇险了1990年出生的张某,骨子里还是贪玩的劲儿。5月18日,他又炒了老板鱿鱼,拿着结算来的工钱,打算好好潇洒几天。当天中午,张某 ...... 【 浏览全文 】

      很多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因为心慌、不想承担责任,而选择逃逸。殊不知,这逃逸行为会导致更严重后果,甚至会构成故意杀人罪。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交通肇事罪转为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案例。【基本案情】被告人李中海,男,1980年7月16日出生。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2年5月7日被逮捕。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中海犯故意杀人罪,向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时许,被告人李中海驾驶1辆牌号为豫PKC278的二轮摩托车于上海市共康路附近营运载客时搭载了被害人章诚,后当李中海沿上海市江杨南路由北向南骑行至江杨南路桥北堍处时,因操作不当造成二轮 ...... 【 浏览全文 】

12

间接故意杀人相关法律讲堂推荐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