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至于受贿金额,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更大,如一百万元以上,将被视为“数额特别巨大”,处罚更重。
首先,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调查此类犯罪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证据:
1. 职务关系与职责范围:证明被调查人具有利用职务之便的可能性,如工作合同、岗位职责说明等。
2. 受贿事实:收集直接或间接显示存在权钱交易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收受贿赂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金额等详细情况;涉及的财务凭证、银行流水、通讯记录、录音录像资料等。
3. 为他人谋利的证据:查证被调查人是否确实利用职务便利为行贿人提供了不正当利益,可通过业务合同、内部审批文件、相关人员证言等来证实。
4. 财产变动情况:对比分析被调查人在涉嫌受贿前后个人及家庭财产的变化,通过房产登记、车辆购置、股票投资、大额消费记录等途径发现异常增值线索。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