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试析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3-09 浏览:0
导读:内容提要:本文从被害人的概念和含义入手,简要分析其历史发展,重点对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勾勒出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说明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先进水平。最后,

  内容提要:本文从被害人的概念和含义入手,简要分析其历史发展,重点对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勾勒出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说明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先进水平。最后,本文指出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个别不足。

  目录:

  一、 被害人诉讼权益保护的历史发展

  二、 案件中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三、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一)关于对被害人的控诉权和诉讼参与权的保护

  (二)关于被害人获取法律帮助的权利

  (三)关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损失赔偿请求权利的保障

  四、 立法上对于被害人权益保护需要解决的不足和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①的解释,“被害人”是指因各种原因遭受到伤害、损失或者困苦的人。照此,各种事故的受害者、各种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性别歧视或者种族压迫的受害者以及遭受人为犯罪的受害者,均可归纳为“被害人”。而具体到法律范围内的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则是指其人身权利、政治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益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其特殊的含义,也就是说,只有当该被害人参与到刑事诉讼中去,依法行使法定的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才能够成为刑事公诉案件中的受害人。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中的被害人已经死亡,虽然法律上仍然称其为被害人,但因其已经无法参加刑事诉讼,也就不可能成为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个别的刑事被害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参加刑事诉讼,如自愿放弃等,也就不能成为成为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所以,成为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其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了犯罪行为的侵害。如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应当保护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受到了侵害;(二)、遭受到了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被害人应当是犯罪行为侵害的直接承担者,如只是受到犯罪行为间接的侵害,则不能够列为被害人。(三)、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和赋予的对犯罪行为的追诉权以及其他权利。

  关于被害人的范围,本人认为应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主要理由是:(一):我国刑法已经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犯罪主体,照理,单位既然能够构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为什么不能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成为受害人参加刑事诉讼呢?(二)、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了单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从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同等重要的角度讲,单位作为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应当与自然人是平等的。单位既能作为被告,反之,也应当能作原告,其意义应当是明显的:首先是能够保持实体法与程序法的高度统一,切实保障受害单位的合法权益;其次是有利于增强受害单位的诉讼意识,有利于协助司法机关追究和惩罚犯罪,保护单位的合法财产权益;促使受害单位通过参加诉讼增强法律意识,有一定的预防犯罪的作用。

  一、 被害人诉讼权益保护的历史发展

  犯罪的逻辑构成,应当包括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三方面,

  被害人作为重要构成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得到的重视程度远较其他两方面弱。人类始终对犯罪人和犯罪行为加以重视和关心,因为犯罪人和犯罪行为是具有随时可能发作的危险性的,容易给社会造成恐慌,而受害人处于弱者的地位,是没有这种危险性倾向的,社会不必为此担心。但现实存在的情况是,受害人并不必然永远表现为受害人,因为受害人有限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和最低限度的保护,而导致矛盾激化,受害人转化为犯罪人的现象,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忽视和鄙视。

  在资本主义初期,犯罪人没有人格可言,经常受到虐待和各种不公平待遇,如被刑讯逼供、拷打、体罚、精神折磨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很少有人理会他们的处境。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和提高,社会逐渐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如何文明对待一个犯罪人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并且能够反映当权的统治阶级能够文明的对待自己的臣民,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在刑事司法过程中,赋予犯罪人有沉默权、有自我辩护权、有聘请律师辩护权、有权直接上诉、申诉等诸多权利,在具体的刑罚过程中,国家还免费向其提供食俗、教育、就业培训等福利和服务。但是,对于被害人来说,却逊色得多,法律没有特别的规定要求司法部门保护被害人的食宿、教育等权益,被害人在依照国家的法律,讨回本属于自己的公道时,还要付出一定数额的交通费用、误工费用,而且往往精神上遭受着巨大的伤痛,甚至不能全部讨回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害人与犯罪人巨大的的权益保护差别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主要表现有:首先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权利组织呼吁司法系统对于罪犯太软弱,而对于被害人却漠不关心;其次,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发生的妇女权利保护运动,在争取妇女的政治经济权益时,要求社会关注和同情妇女被害者,如在关于强奸的立法中,增加了对妇女被害者的保护;再就是,民权运动也十分重视犯罪被害人,民权运动者强烈反对种族暴力和警察暴力,如在美国,民权运动者主张被害人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应当受到同等对待。

  不难看出,随着国家法制化的发展,世界人权保障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逐步加强,且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就是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律确认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也就确认了被害人与案件处理结果的利害关系的不可分割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确认了被害人与被告人相同的诉讼地位,确认了在法律上与被告人具有同等的被保护权,有效地防止过分忽视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良状况;2、确认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使被害人个人权利对国家权利的制约力度增加,促进司法监督体制的完善;3、奠定了被害人控诉犯罪权利和请求赔偿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随着国家法制化的发展,世界人权保障和社会民主文明发展的趋势,被好人的地位同样需要利用法律进行有效地保护。我国新修改的的《刑事诉讼法》充分考虑了刑事被害人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制定的前瞻性特点,在原先的基础上做了重大的修改,较之于过去,明显地提高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法律规定的细化,使被害人作为重要的诉讼参与人,享有了更多的、更易于操作的诉讼权利。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被害人的主要诉讼权利有;

  (一)对犯罪行为的控告权。当被害人的财产、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提出控告。如果司法机关对被害人提出的控告不予立案处理,应当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二)委托律师或者亲自参加诉讼的权利,并有权申请。在具体的庭审过程中,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证据,申请重新鉴定和勘验;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证人以及鉴定人发问。

  (三)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有权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在受到决定书7日之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对于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提起抗诉的申请权。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自收到判决书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或其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五)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请求权。被害人因为犯罪行为遭受损失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在依法审判被告人的刑事案件的同时判令被告人依法赔偿自己的损失。根据有关的司法解释,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所能够提出的损失,只限于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于一些间接损失以及精神损失,目前还不能要求赔偿(本文后部分将论及此处法律问题)。

  (六)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权。被害人如果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七)对于司法人员侵犯被害人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控告权。从以上法律所规定的赋予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有充分的考虑和保护的。同理,被害人在依法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司法机关的传唤;如实向司法机关陈述案件事实;在法庭上接受询问;遵守法庭秩序等。我国法律对被害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体现了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三、 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如何保护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启动因素。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就司法实践中如何保护被害人的权益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关于对被害人的控诉权和诉讼参与权的保护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者,其强烈的追究犯罪的愿望是不言而喻的,而追究犯罪又是刑事诉讼的本质职能之一。所以,对犯罪的追诉权理所当然是被害人的重要诉讼权利。这种追诉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