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对中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审视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6-09-17 浏览:0
导读: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查、、、辩护以及强制改造等,都应当与成年人有所区别。我国既是替代犯罪嫌疑人、人审前的法律
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查、、、辩护以及强制改造等,都应当与成年人有所区别。我国既是替代犯罪嫌疑人、人审前的法律制度,也是体现国家警察权和司法权的强制性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足够,以其不逃避或者妨碍刑事诉讼,司法机关依法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制度;在我国一些地区对于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针对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规定,结合国外类似的保释制度,拟作一番比较研究,藉以探求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应完善之处。 一、我国现有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规定 我国目前关于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中,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996年新《刑诉法》修订时,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完善,主要体现在第50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 第5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52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有权。 第53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56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第58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对于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只在一些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中做了有限、笼统的区别性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0条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5条规定: 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严格限制和尽量减少使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9条规定: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时,可以责令其提供一至二名保证人:()无力交纳保证金的;(2)未成年人或者具有其他不宜收取保证金情形的。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和形成特殊的司法制度,在实践中主要依靠具体办案人员的掌握和操作。可以说,作为少年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还是非常稚嫩的,距离确立完善的、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目标还很遥远。 二、我国目前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与国外保释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不实施羁押而加以释放;要求提供必要的保证,要求听候审判与审讯。不同之处在于,国外把保释当作一种自然权利及保证自由的司法机制,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把为一种强制措施,其价值取向为有利于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推进诉讼的过程,是国家本位主义观念下控制犯罪的措施之一,这就造成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