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对于该罪的量刑,存在不同档次。
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是一个综合考量的标准,司法实践中通常会结合多种因素来判断。比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数额大小,如果数额巨大,往往意味着对社会秩序和司法活动的破坏更为严重;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性质,像涉及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的所得,其社会危害性更大;掩饰、隐瞒的手段及次数,采用较为隐蔽、恶劣的手段或者多次实施掩饰、隐瞒行为的,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深;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情节,如导致重要犯罪线索灭失、严重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等。
只有当行为符合“情节严重”的情形时,才会适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较重的量刑档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帮信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一、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来看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这里的“明知”并不要求确切知道犯罪的具体类型和细节,只要认识到财物可能是犯罪所得即可;而帮信罪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且需要认识到他人实施的是犯罪行为,对犯罪的具体类型和危害程度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二、在客观行为方面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主要表现为对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重点在于对犯罪所得的处置,以阻碍司法机关对犯罪所得的追缴;帮信罪的客观行为则是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侧重于为网络犯罪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三、在法律依据上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定罪处罚;帮信罪则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帮信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