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可口可乐涉嫌违规使用派遣工?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28 浏览:0
导读:七名大学生以“打工”身份调查可口可乐内地工厂———暗访7名学生“打工”调查取证昨天,一份署名“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的调查报告发到记者的电子邮箱。几乎同时,

七名大学生以“打工”身份调查可口可乐内地工厂———

  暗访

  7名学生“打工”调查取证

  昨天,一份署名“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的调查报告发到记者的电子邮箱。几乎同时,这篇调查报告也张挂于网易博客页面:《大学生可口可乐调查报告: 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故意逃避法律和社会责任!》。文中称:“这是我们几个学校的学生历时半年的调查。现在已经在网上公开。我们准备开一个发布和讨论会。”

  按照邮件上的联系电话,记者拨通了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郑君的手机,通过交谈并对照网上文章介绍,了解到这份调查报告出炉的来龙去脉。

  今年4月,香港大学生披露内地“血汗工厂”的调查报告深深地触动了杨郑君和他的好友、浙江大学工科学生王伟。恰在这时,两人从网上阅读到一则消息:山西可口可乐拖欠民工工资。于是,当暑假将临时,两人在同学好友中发出邀约:到广东珠三角一带的可口可乐生产厂及供应商部门参加社会实践调查。

  最后,由7名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于8月成立,分赴深圳、东莞等地,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深入”到可口可乐的生产厂和供应厂商,以“打工”的身份进厂务工,同时接触工人“调查取证”。王伟还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到杭州、上海“进厂”打工。

  据杨郑君介绍,出发前,大家就认真研读了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调研结束后,调查报告也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的调查报告格式书写的,还分别请学校教授法律、经济学的老师给予指导。

  调查

  违法长期大量使用派遣工

  昨晚,“可口可乐调查报告”发布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一间教室内举行。

  杨郑君、王伟、高雪雪代表“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的七名成员,分别向到会的媒体、高校学生代表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宣读了《致姚明和刘翔的公开信》。

  据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小组成员共调查了5家瓶装厂和4家供应商。“调查反映出最严重最集中的问题在派遣工方面,这些派遣工处于可口可乐公司的最底层,有些派遣工连饭也吃不饱。派遣工干着最危险、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工资却最低,而且还被克扣。”

  调查报告以表格方式,依次排列了5家瓶装厂和4家供应商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是:长期大量使用派遣工(最高达90%);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买保险、职业安全健康缺乏保护;工伤没人管等。他们分析可口可乐“长期、大量使用派遣工的原因”是“使用正式工成本大得多。”

  发布会上宣读了“对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5项要求:就违反中国法律向中国人民和可口可乐所有派遣工人道歉;将可口可乐所有瓶装厂的派遣工依法转为正式工、而不是辞退等。同时,请求全国总工会及相应地方工会检查可口可乐瓶装厂,维护工人权益。还呼吁大学生和全社会:“不喝可口可乐系列饮料,直至可口可乐达到提出的要求。”

  在致姚明和刘翔的公开信中,希望他们向所代言的可口可乐公司施加压力,以改善工人的处境。

  据三位代表介绍,发布会后,他们会将这份调查报告送达全国总工会和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回应

  可口可乐装瓶厂反驳——

  大学生报告不属实

  本报讯 针对大学生调查报告中所披露的有关可口可乐5家装瓶厂涉嫌违规用工问题,截至昨晚22时,5家企业中的4家做出回应,均表示报告内容不属实或不确切。其中,可口可乐杭州装瓶厂——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发出了书面声明,对报告所指问题进行了一一驳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