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2024年互联网广告误导消费者如何处理?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24-04-15 浏览:0
导读:当互联网广告误导消费者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处理方式可能涉及广告的撤销、改正,对消费者的赔偿,以及对违规广告主的行政处罚。

互联网广告误导消费者如何处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若广告存在误导性信息,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主都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消费者因误导性广告受损,有权要求赔偿。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商业贿赂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如何处理?

商业贿赂被视为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商业贿赂通常包括行贿和受贿两方面,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行贿: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获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能通过给予他人财物或其他好处来获取不正当的商业优势。

2. 受贿:同样,经营者也不得接受或者索取他人的贿赂以获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商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

3. 责任:对于商业贿赂行为,法律将对经营者进行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能会被处以罚款,并可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2. 第四十一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3. 第四十七条还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罚。”

以上是商业贿赂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基本处理方式,但具体案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对于互联网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有权要求广告主或发布者纠正错误,提供赔偿,同时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建议企业和广告从业者应严格遵守广告法规,确保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误导消费者。

【温馨提示】想要解决棘手的法律问题?大律师网是您的不二选择!在这里,您可以找到3万+注册律师,他们会日常科普法律干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获得专业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