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医疗事故纠纷能不能仲裁?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12-09 浏览:
导读:医疗事故纠纷能不能仲裁?可以。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过失是医务人员在诊断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失误。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这些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医疗民事纠纷与其他民事纠纷一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民法的调整范畴。根据 “私法自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国家不予干预,因此,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医疗纠纷进行协商,也可以进行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从理论上讲,医疗合同纠纷也可进行仲裁解决。大律师网下文为您具体解析。

医疗事故纠纷能不能仲裁?

  医疗事故纠纷可以仲裁。

  医患双方可以就医疗事故纠纷达成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申请仲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双方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这是申请仲裁的前提条件,意味着双方必须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的共识。

  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需要明确其仲裁的目标,并提供相关的事实和理由来支持其请求。

  纠纷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医疗事故纠纷作为一种民事纠纷,通常是可以被仲裁委员会受理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医疗事故纠纷能不能仲裁?

医疗事故仲裁的流程怎么走?

  具体流程如下:

  ·当事人申请:提出仲裁要求的医患一方应当在纠纷发生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即受理时效内)向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案件受理: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决定受理的应通知被诉方,并组成仲裁庭。

  ·案件审理:仲裁庭处理医疗纠纷应当先行调解,在自愿合法的原则下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功则不应久调不决,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的执行: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如同法院的裁判书一样,当事人必须履行。当败诉方在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下,胜诉方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医疗事故仲裁处理要多长时间?

  从仲裁申请的提交到最终结案,大致需要数月的时间,3到6个月较为常见。

  仲裁程序启动后,会进行案件的登记和受理、证据交换和庭审等环节,如果案件较为复杂,涉及的医学专业问题较多,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专家论证和鉴定。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之前,还需要对双方的观点和证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保裁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