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时,患者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需通过专业医疗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出具证明,确认其在立遗嘱时意识清醒、能正确表达意愿。若患者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所立遗嘱无效。
遗嘱内容必须为患者真实意愿,不受欺诈、胁迫或他人干预。立遗嘱过程应确保患者独立、自愿地表达处分财产的意愿,避免因病情影响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
遗嘱形式需符合法律规定,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等。自书遗嘱需患者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代书遗嘱需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并由代书人、见证人和患者签名。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患者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不得处分他人财产或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若采用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形式,见证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无利害关系。见证人需全程参与遗嘱订立过程,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有。只要符合法定条件,未公证的遗嘱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遗嘱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多种形式。公证遗嘱仅是其中一种,并非遗嘱生效的必备条件。
未公证的遗嘱需满足相应法定形式要件。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代书遗嘱需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并由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只要形式合法,遗嘱即具有法律效力。
虽然公证遗嘱并非必要条件,但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在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时,若其中包含公证遗嘱,则以公证遗嘱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未公证的遗嘱无效,仅在存在冲突时,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
在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的情况下,以最后一份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为准,而非以是否公证判定效力优先。若最后一份遗嘱未公证,但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仍优先适用。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