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保留车辆标识涂装工作,进一步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用车使用行为。启动仪式上,邯郸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办公厅带头在市委大院集中对保留公务用车实施标识涂装,方便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公务车改革实施以来,怎么改一直成为热点话题。公车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取消官员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确保公务人员无“公车特权”可享。所以公车改革还是要从根上治,不能走形式主义。
实行公务车实名上路就是将公车的使用完全透明在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督促公务人员严守自己的行为,减少公车私用。之前由于公务用车的车牌号码与一般私家车无异,很难识别。但“实名”上路后,车门上“公务用车”四个大字十分显眼,这样鲜艳的标识会对公务人员有约束力,自觉遵守公务用车规定,杜绝“蹭”公车现象,这样的新措施既能减少公车开支,又能减少公众对“公车” 的误解,何乐而不为呢?
车实名上路的政策制定出台固然十分重要,但其后续执行更为关键。公车改革最怕“一阵风”,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一定要重在执行,职能部门要把这个新规坚守好,要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滥用公务车的公职人员严厉追究责任,对公务用车严格管理。公众更是需要一双雪亮的眼睛,将公务用车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让公务车“不敢为、不乱为”。当然,更需要媒体的监督,新闻媒体要敢于对滥用公务车进行曝光,从而真正促进公务车的改革。
公车“实名”上路政策能否起效,需要公众的关注监督,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保障,希望“公务用车”不要演变成“特权用车”!(编辑:洪沛然)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