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成都市劳动监察实施办法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22 浏览:0
导读: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劳动监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劳动监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监察,是指市、区(市)县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 劳动监察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及时、准确地纠正和查处各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 劳动监察实行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市、区(市)县劳动行政部门是劳动监察工作的主管部门。工会、妇联、公安、建管、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协同劳动行政部门搞好劳动监察工作。

  第二章 监察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劳动监察机构,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执行劳动监察公务的专门机构。

  市和区(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分别设立劳动监察大队和劳动监察中队。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区(市)县劳动监察中队受同级劳动行政部门的领导,区(市)县劳动监察中队受市劳动监察大队的业务指导。

  市劳动监察大队负责对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区(以下统称五城区)行政区域内市属以上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五城区劳动监察中队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区及区属以下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其他区(市)、县劳动监察中队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

  第八条 各级劳动监察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劳动监察员。

  劳动监察员应具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条件。

  劳动监察员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发给统一的执法证件。

  第九条 劳动监察机构行使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

  (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的劳动违法案件,及时进行查处;

  (四)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用人单位及其责任人,予以行政处罚;

  (五)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监察职责。

  第十条 劳动监察员在履行职责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入有关用人单位了解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可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在必要时,可向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下达《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监察指令书》,并要求其在收到该《通知书》或《指令书》之日起十日内据实向劳动监察机构作出书面答复;

  (三)查阅或调阅、复制被查用人单位的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可对现场或当事人取证;

  (四)制止现场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 劳动监察员要秉公执法,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他人泄露案情及有关保密资料;为举报者保密。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不得阻扰、拒绝、刁难、妨碍劳动监察机构及监察人员履行监察公务。

  第十三条 劳动监察机构建立举报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向社会公布。法人、公民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均有权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第三章 监察的范围及方式

  第十四条 劳动监察的范围:

  (一)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鉴证和履行情况;

  (三)用人单位招(聘)用职工的行为和遵守国家劳动管理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雇佣境外人员及境外人员入境就业的情况;

  (五)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情况;

  (六)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情况;

  (八)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九)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十)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

  (十一)用人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十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十三)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十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五条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进行监察,采取常规监察、随时抽查和违法案件专查等方式。

  对因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劳动监察机构应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四章 监察程序

  第十六条 劳动监察人员执行公务,应有两名以上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 查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的违法行为,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立案。对发现或举报的违法行为,经过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依法追究的,应当登记立案。

  (二)取证。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及时调查取证。

  (三)处理。对需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劳动行政部门在听取当事人申辩后,做出处理决定。

  (四)制作处理决定书。

  (五)送达。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应当将处理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一)需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处罚的;

  (二)需依法作出吊销许可证处罚的;

  (三)对用人单位非经营性违法行为罚款1000元以上,经营性违法行为罚款20000元以上的;

  听证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三节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劳动监察员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违法行为,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一节简易程序进行处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劳动监察的具体行政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决定,劳动监察机构实施。

  第二十一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提请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暂扣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职业介绍管理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按《成都市职业介绍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可对用人单位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按照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支付劳动者赔偿金,同时可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一)招(聘)用劳动者30天内不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未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五)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使用劳动者,故意拖延续订劳动合同的。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劳动者按照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可处以50元至500元的罚款。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 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该用人单位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可按招用人数对用人单位处以每人2000元至3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成都市外来务工劳动者管理办法》给予处罚;

  (一)未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擅自张贴、刊播招工(招聘)启事或简章的;

  (二)以招工(招聘)为名,骗取报名费、保证金、押金的;

  (三)违反规定招用外来务工劳动者的;

  (四)非法雇佣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就业的。

  对违法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劳动行政部门按劳动部《使用童工罚款标准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支付赔偿金。拒不执行的,按照《四川省最低工资保障规定》予以处罚。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行政部门按照劳动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