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毕业生补学劳动法可防求职陷阱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28 浏览:0
导读:三月开春,企业带着新一年的用工计划登陆人才市场,本应是一派供需两旺的好气象,但无奈求职者频频跌入“求职陷阱”。日前,据调查,3000余名在沪求职者中,竟有半数遭遇过“求职陷阱”,“

  三月开春,企业带着新一年的用工计划登陆人才市场,本应是一派供需两旺的好气象,但无奈求职者频频跌入“求职陷阱”。日前,据调查,3000余名在沪求职者中,竟有半数遭遇过“求职陷阱”,“中招”的主要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和毕业1-3年间的大学生,而“陷阱”多与相关。

  专家劝说毕业生补学可防求职陷阱

  劳动合同“陷阱”多

  这份为期两周的“求职陷阱”调查显示,除了老套的“未开工先交费”外,更多的“陷阱”埋伏于劳动合同中,其中,企业支付与招聘信息不符占26%,实际工作岗位与合同不符占13%,延长占4%……43%的骗局涉及劳动合同。此类“合同陷阱”,职场熟手显然不太会“中招”。

  为此,调查报告特别提醒:许多“求职陷阱”就是专门瞄准经验不足的职场新人。

  “请看清劳动合同!”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这的确是一个及时的提醒,但是,这是建立在大学生已经清楚劳动合同的相关规范、因一时粗心而忽略了部分细节的假设上。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更多的上当大学生是因为缺乏劳动法等相关“常识”。

  大学生怎能是“劳动法盲”

  对劳动法规的了解,是职业人的基本素养,不过,大部分职场新人还缺乏这种常识。

  报告显示,61%的“中招者”将上当原因归结为缺乏求职经验以及对劳动法规不熟悉。记者在沪上多场招聘会随机采访后发现,大部分受访大学生对劳动法规知之甚少,读过《劳动合同法》全文的几乎没有。眼下,当不少农民工都知道利用劳动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大学生却大多为“劳动法盲”……

  “这与大学里的教育有关。劳动法规等知识是职业人的必须技能之一,大学的教育不能与市场脱节。”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表示,就业本是企业与求职者间的双向选择,应该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可现状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劳动法规知识,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明了,至少在法规知识层面就处于弱势。

  “大学生需要补上《劳动法》这门课!”业内人士呼吁,将劳动法作为大学生求职必修课,“不然,一个连实习、见习和正式签约合同都分不清楚的学生,就不可能成为‘职业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