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头条新闻 >> 新闻详情

假冒警察什么罪怎么判?

来源:头条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4-17 浏览:
导读:在当今社会,冒充公职人员尤其是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给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那么,假冒警察究竟构成何罪?其立案标准又是什么?下面小编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假冒警察什么罪怎么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构成招摇撞骗罪。而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更是依照该条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意味着,假冒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招摇撞骗罪,还因冒充的对象具有特殊性而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招摇撞骗活动的行为。这里的“非法利益”不仅限于物质利益,还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如政治待遇、荣誉待遇等。而冒充警察进行招摇撞骗,往往能够利用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敬畏心理,更容易骗取到非法利益,因此其社会危害性更大,法律后果也更为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假冒警察什么罪怎么判?

冒充公职人员招摇撞骗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应当立案。这意味着,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冒充公职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无论其是否骗取到了非法利益,都应当作为刑事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具体来说,冒充公职人员招摇撞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为主体

  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无论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他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 行为表现

  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的行为,并且以此身份或职称进行招摇撞骗活动。这里的“招摇撞骗”是指行为人利用假冒的身份或职称,到处行骗,以骗取非法利益。

  3. 主观目的

  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且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是出于虚荣心或其他非牟利目的而冒充公职人员,并未进行招摇撞骗活动,则不构成该罪。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