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工资错发属于不当得利情形,企业有权要求员工返还多发的工资。若员工拒绝返还,企业可通过协商、诉讼等途径追回。
企业发现工资错发后,应尽快采取行动。法律未明确规定追回期限,但拖延可能导致员工转移财产或丧失还款能力。建议企业在发现错误后1个月内启动追回程序,避免因时间过长增加维权难度。
企业可优先与员工协商,说明错发原因并要求返还。协商过程中需保留书面记录,如邮件、短信或签字确认的协议。若员工配合,可约定分期返还或抵扣后续工资,降低矛盾升级风险。
若协商未果,企业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员工返还不当得利。诉讼需提交工资发放记录、银行流水、沟通记录等证据。法院判决后,员工仍不履行的,企业可申请强制执行。
企业需通过财务系统、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材料,确认错发金额、支付时间及离职人员身份。若涉及多笔支付,需整理明细清单,避免后续追回时出现争议。
企业应通过电话、邮件或书面函件等方式,及时与离职人员沟通,说明错发原因并要求返还。沟通时需保持礼貌,避免激化矛盾。若离职人员配合,可签订返还协议并约定还款方式。
若口头沟通无效,企业可向离职人员发送正式催告函,明确返还金额、期限及法律后果。催告函需通过EMS等可留痕方式送达,并保留寄送凭证,作为后续诉讼的证据。
若离职人员拒绝返还,企业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返还不当得利。诉讼需提交工资支付记录、离职证明、沟通记录等证据。法院判决后,若离职人员仍不履行,企业可申请冻结其银行账户或查封财产。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