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若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比如存在闯红灯、超速、逆行、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该方需承担全部责任。
若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就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事故发生后,交警会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检验鉴定等方式,分析事故成因和当事人过错,最终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各方责任。
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乡村道路上,行驶速度有相应规则。若道路没有中心线,机动车最高行驶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例如在一些偏远乡村,道路狭窄且未划分中心线,车辆行驶就不应超过这一速度。
若同方向只有 1 条机动车道,最高行驶速度则为每小时70公里 。这是综合考虑乡村道路状况,如道路宽度、弯道数量、视距等因素确定的。
除道路基本条件外,特殊路段和情形下,限速更为严格。经过村庄、学校、集市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即便道路本身限速较高,也应减速慢行,一般将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0公里以内,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保障行人安全 。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