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霸凌是指哪些行为?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8-07 浏览:
导读:霸凌作为校园及社会领域的高频问题,其定义与法律后果常引发讨论。从肢体冲突到网络诽谤,从孤立排挤到敲诈勒索,霸凌行为通过权力失衡对受害者造成身心创伤。法律层面,我国虽未设立专门校园霸凌法,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已构建起责任界定框架。大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校园霸凌”的相关问题。

霸凌是指哪些行为?

  霸凌是蓄意通过权力或力量优势实施的持续性伤害行为,涵盖身体、语言、社交及网络四大类型。

  身体霸凌包括拳打脚踢、推搡绊倒、抢夺财物等直接暴力;语言霸凌涉及辱骂、起侮辱性绰号、恶意嘲讽等心理攻击;社交霸凌表现为孤立排挤、散布谣言、操纵人际关系;网络霸凌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侮辱内容、泄露隐私信息等方式实施。

  例如,茂名市王某多次殴打同学致轻微伤,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北京市朱某等5名女生在宿舍内辱骂、殴打同学并拍摄视频,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结伙殴打、伤害未成年人等情形,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霸凌是指哪些行为?

霸凌同学会判刑吗?

  霸凌同学是否判刑取决于行为性质与后果严重性。

  若造成轻伤以上结果,或存在多次殴打、持凶器伤人、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情节,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犯罪。

  例如,河南高中生张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北京市朱某等5人因共同犯罪分别被判一年至十一个月不等。但若行为未达刑事立案标准,则可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上则是关于“校园霸凌”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