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老年人的宽宥,但并非绝对免除其刑事责任。
70—80岁的老人犯罪,法律会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老人的认知能力和悔罪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犯罪情节较轻,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犯罪情节严重,仍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老人生病并不是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法定理由。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老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且该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就应当依法立案侦查。
老人生病可能会影响其刑罚的执行方式,如可能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等,但这并不影响对其犯罪行为的立案和侦查。
即使70—80岁的老人生病了,如果其犯罪行为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仍应当依法立案。
根据罪责自负原则,老人偷东西的行为应当由其本人承担刑事责任。
子女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若未参与、帮助或教唆老人偷东西,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子女教唆、胁迫老人偷东西,或与老人构成共同犯罪,如事先通谋、分工配合等,则子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老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其偷东西的行为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那么作为监护人的子女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但这一责任是基于监护关系而产生的,并非基于子女对老人偷东西行为的直接参与或教唆。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