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周先生称,因为前妻参与赌博,在离婚两年后,他也莫名成为“被负债者”,从此开始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噩梦。
2017年1月7日,采访周先生的时间是个雨天。记者依约而至,如常敲门,然而房间里悄然无声,似乎屋子里根本没人在家。记者很纳闷,约好的采访,怎么会没有人在家?
防盗门开了,但只开了一道缝,屋子里人不少,从门缝里伸过来一张青筋暴突的苍老面孔,很警惕地问:“你找谁?”
“哦,是我们同行记者。”已经在屋内的几位媒体人回答。周先生随即动作麻利地打开了大门,门上还拴着铁链,以确保门缝打开的时候,别人不能一下子闯进屋子内。
这就是周先生几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
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46岁的他,毕业于南京知名大学商学院,原本家境殷实,拥有多套房产和商铺,然而,因为前妻经常参与赌博,2013年,在卖掉多套房产偿还妻子欠下的赌债之后,他与妻子的婚姻关系也结束了。
据介绍,离婚两年之后,2015年7月,他突然接到了法院的听证通知,被告知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他的前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借款240万元,作为连带责任人,周先生也被列为被告。
周先生告诉记者,去年7月15日自己上庭了,向法官一五一十把所有事情讲了一遍,没有几天法院的裁定通知书就下来了,追加自己为被告。如今,这240多万元的欠债周先生已经无力偿还,临近年关,不断有要债的人上门,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欠债人,他每天都在惊恐中度日。
如今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人敲门,一旦出门,就担心家里被贴封条。惶惶不可终日,已经不能完全代表他的窘境。
盼望“二十四条”修正
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能坚持下去,靠的是三样“法宝”。
一进周先生的家门,就能看到墙上醒目的三个大字“沉住气”,这是他亲手书写。周先生说,自己每天他都要在这三个字面前站很久,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活下去,毕竟自己还有孩子。
其他两样是帽子和防弹衣,这些是此刻能带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据介绍,因为欠债而不能还,对方那些完全不认识的人已经陷入愤怒,他很害怕自己受到伤害,于是购买了一些鸭舌帽,这些鸭舌帽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但内部里装着类似安全帽的东西,外面是布。这种类似反穿的安全帽,如果有人用硬物砸头,会起到对头部的保护作用。
还有一件就是防弹衣,这种防弹衣非常重,每次穿在身上出门一趟,非常难受。
周先生称,自己现在也只能这样坚持着,总盼着出头的那一天,盼着“二十四条”能修正。
周先生告诉记者,夫妻同在一个屋檐下,这种情况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是完全无法规避的,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聪明,都无法抵挡这种飞来横祸,但如果共债共签,自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共债问题在急剧增加
周先生所谓的“共债共签”正是很多法律界人士认为可以避免因“第二十四条”而遭无辜殃及的一种方法。
南京大学法学教授邱鹭风支持“共债共签”的办法,认为这能在保护债权人同时,兼顾不知情配偶的利益。凡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任何一方举债,如果不是用于家庭的简单支出,不属于家事代理的范围,必须要双方签字,否则法院不予认可,这也是强化债权人自己的交易安全的意识和义务。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公开数据统计,江苏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案件近几年达到了7249件,其中2012年22件,2014年1300件,而到了2016年猛增到了1656件,作为江苏省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中心的特聘专家,律师张磊专门代理婚姻家庭类案件,近些年来接到多起配偶不知情的债务,被使用“二十四条”判决为夫妻共同债务。
不过,在2014年,江苏省妇联以提案的形式,通过江苏省高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了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做出了答复,这也是2004年“二十四条”出台以来,最高法院第一次答复:如果配偶方能够举证证明,负债方所负的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配偶一方可以不承担共同偿还的责任。
到了2016年9月14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一个审判指导意见,这给江苏的“被负债”群体带来了曙光,其中规定夫妻一方承担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为限。
特聘专家张磊表示,该意见保护了无辜的配偶,比如婚前的财产,离婚之后的工资,这些用来抚养孩子维持日常生活的部分已经与夫妻共同财产没有关系了,离婚之后取得的财产,是不能用来承担夫妻共同债务偿还共同责任的。
在这一群抱团取暖的被负债者的推动下,这个原本不为社会所知的小群体,渐渐从个人维权向呼吁修改“二十四条”转变,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四处联系各地法院、知名法官、律师、各省人大代表、妇联,呼吁更多人关注,或许能推动法律的完善。
(编辑:L-Lemon)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