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有何特殊规定?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23 浏览:
导读: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具有特殊性,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和权益保护,相较于成年人犯罪,在量刑上通常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有何特殊规定?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决定是否适用刑罚时,对初次犯罪、偶犯、过失犯罪、以及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未成年人,应优先考虑非刑罚处理方法,如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 在量刑幅度内,应依法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尽量避免适用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即使必须判处刑罚,也应尽可能缩短刑期。

3. 对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罪犯,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有悔罪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可以依法适用假释

4. 对于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也不适用于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中的家庭责任问题?

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我国法律不仅关注对青少年行为本身的法律责任追究,同时也强调家庭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负有直接且首要的责任。

首先,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其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如果因监护失职或不当教育方式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据《刑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监护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训诫、罚款或者被剥夺监护权等。

其次,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家庭同样需要参与并配合司法机关和社会组织进行教育挽救工作。例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社区、学校等开展矫治工作。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第二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防止其实施不良行为或者犯罪行为。”

3.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负有监护、教育、看护等特殊职责的人员,虐待被监护、教育、看护的未成年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中也涉及到了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施暴或其他违法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问题。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挽救的精神,旨在帮助其改正错误,重返社会,防止其因一时之错而彻底丧失未来。但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纵容,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法律手段,实现公平正义与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双重目标。

温馨提示:学习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