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处实刑吗?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6-17 浏览:
导读: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强制措施,旨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限制。公众常对取保候审的后续法律后果存在误解。取保候审与最终判决结果并无直接关联,其性质仅是程序性措施。下面小编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取保候审后的法律走向,并说明一年期限届满后的处理方式,帮助读者厘清法律逻辑。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处实刑吗?

  取保候审的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该措施的核心在于评估“社会危险性”而非案件实体结果,因此与最终是否判处实刑无必然联系。

  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法院判决需依据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规定。经庭审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便被告人曾被取保候审,仍可能被判处实刑。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五条明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判决结果取决于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而非强制措施类型。因此,取保候审仅表明诉讼期间的程序性安排,不能作为预测判决结果的依据。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处实刑吗?

取保候审一年期限已满怎么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期限届满后,若案件尚未审结,司法机关需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

  具体处理方式包括:

  解除取保候审:

  若经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应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或第二百条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无罪判决,并解除取保候审。

  变更强制措施:

  若案件需继续侦查或审理,但取保候审已到期,司法机关可依法转为监视居住(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或提请逮捕(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但需重新评估“社会危险性”条件。

  移送审查起诉或审判:

  若案件证据充分,司法机关应在期限内完成程序流转。例如,公安机关需在取保候审期间内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则需在法定期限内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若取保候审期满后案件长期搁置,当事人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向司法机关主张程序合法性权利,或申请国家赔偿(若存在超期羁押等违法情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