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底,通常指的是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法律语境下,一般是指经过法院判决有罪后留下的犯罪记录。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当案件被改判无罪,无论当事人是否经历过服刑等过程,都表明之前的有罪认定是错误的,从法律层面来说,当事人不应被视为有犯罪前科的人,也就不会留下传统意义上会影响考公等事项的案底。
对于考公而言,许多岗位在招录时会对报考人员的政治面貌、遵纪守法情况等进行审查。依据《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位匹配度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由于改判无罪意味着当事人不存在犯罪行为,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因曾经的错误判决而影响考公资格审查。
不过,若在之前的司法程序中存在一些不当行为记录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在考察环节受到一定关注,但这与犯罪案底有着本质区别。
刑事案件改判无罪,并不必然免除当事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针对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刑法进行追究;而民事责任则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对因侵权或违约等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一方,要求其承担赔偿等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同时符合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使最终刑事上被改判无罪,在民事方面仍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在一些因证据不足或程序问题导致刑事改判无罪的案件中,如果确实存在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行为,受害方有权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赔偿。法院会根据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和标准,对民事责任进行独立判断和认定。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