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河北省
发布文号: 冀政〔2004〕4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已经2004年6月9日省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振兴河北服务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础与现状
“九五”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省服务业在经济规模、内部结构、服务领域和就业容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1996一200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绝对额由1087.4亿元增加到2377.0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4%上升到33.6%。服务业总规模已居全国第7位。
(二)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信息、非义务教育、房地产、现代物流、社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2003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5.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79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39部/百人,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47.3万人。
(三)就业容量提高。2003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55.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由1996年的21.9%上升到24.6%。商贸餐饮、交通邮电、科教文卫和社会服务业等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投资比重逐步上升。2003年,全省服务业投资总额达到880.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5.0%,比上年增长27.4%。教育、房地产、信息、旅游、社会服务等领域已成为投资热点。
(五)新型业态发展较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近20家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进入河北,全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发展到32家,门店760多个。电子商务开始起步,54%的大企业和21%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电子网站。
(六)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市场调控体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3年,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等各类商品市场达到4899个,居全国第4位,成交总额达到2764.5亿元,一批大型市场得到改造提升。产权、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和机构达到2.1万个。
我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一是比重偏低。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7位,而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则居第28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已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形成制约。二是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为65%,高出全国7.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三是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与“公益性”紧密相关的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明显滞后,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市场竞争不充分;通信、卫生、传媒、公共设施服务等领域长期存在着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条件过高,导致服务业长期在低水平的竞争环境下竞争。利用外资规模偏小,“九五”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产业化和社会化进展缓慢。体制性障碍多,政策性约束强,许多领域被长期作为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由政府包办。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不足30%。国有投资比重过高,2003年服务业为59.5%,而工业、农业分别为38.3%和2.2%。五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偏差,未能把服务业放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体制改革滞后,目前垄断程度较高和管制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三是城市化水平低,尤其是农村服务业滞后,服务业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四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不强,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思路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服务业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宏观经济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服务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把促进其发展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和增加就业的主攻方向;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步放宽,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服务业领域;我省服务业发展已具备相当基础,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国际资本向京津地区加速聚集,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优势接受产业辐射。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促进全省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速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坚持的原则
至一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至一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根本措施,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至一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沿海发达地区项目、资金“北上”的机遇,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至一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根本出发点,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至一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以推进城市化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完善和提升城镇功能。(三)发展目标
至一扩大总量,增加供给。到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速1一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至一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推进区域布局特色化。
至一拓宽领域,促进就业。到2007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10年达到35%以上。
三、行业发展重点
发挥比较优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一)现代物流业
培育物流市场,创新物流业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存储配送平台,构筑“立足内需,融合京津,联通国际”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培育石家庄、唐山、廊坊和邯郸等物流枢纽城市,同时以各中心城市为依托,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一批大型物流项目。
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施“通达工程”,全面提高县乡公路等级,提升路网的密度和标准,加快国道、省道改造和重点旅游区道路建设。2007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1亿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6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平原和山区坝上地区分别达到二级和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加快建设对全省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矿石、集装箱、液体化工等专业码头,力争“十五”末建成曹妃甸矿石专用码头。
积极发展道路旅客运输,逐步实现高速客运直达化、城乡班车公交化,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调整货物运输车型结构,大力发展大吨位、集装箱、大件和专业运输车辆,推动货运集装化和厢式化。
充分利用邮政系统覆盖全省、连接全国的终端网络体系,加强与工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协作,进一步拓展区域性速递业务,共同构建新型的工业产品分销运输体系、商贸连锁配送体系。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三农”提供信息传递、物品运递和资金流通服务。
(二)信息服务业
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建设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抓好与国家对应的12个业务应用系统(“金”字系列工程)建设,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基础上,尽快实现主要业务网上办公和在线审批。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规范建设电子认证体系、信用体系和电子支付体系,完善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扩大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医疗,大力发展网络文化、网络娱乐产业,积极推动网络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消费。
优化和完善电信主干网络、宽带接入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加强网络维护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推动各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创新业务品种,扩大市场需求。力争到2007年,电信业务收入实现285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67.7%。积极推进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三网业务融合。
(三)批发零售和餐饮业
以发展连锁经营为重点,推动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超市和便利店,积极向专业店、专卖店、大卖场等多业态延伸,并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鼓励邮政、通信、石化、医药、烟草、农资、报刊、食盐等实行集中管理和专营专卖制度的行业,以及家具、汽车销售与维护、家庭服务等领域,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到2007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连锁企业达到15家,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超过60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