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中国银行业为什么没破产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6-09-04 浏览:0
导读:992年,邓小平南巡。 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的禁锢。 伴随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国人开始惊讶于中国金融业的变动。尽管我们的银行体系繁花似锦,然而,银行体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并不健康
992年,邓小平南巡。 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的禁锢。 伴随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国人开始惊讶于中国金融业的变动。 尽管我们的银行体系繁花似锦,然而,银行体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并不健康,不良贷款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悬在国民经济头上。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机构一致质疑中国银行(60988)业信誉,标准普尔等机构甚至降低了对中国银行业评级,导致中央政府出面抗议。确实,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业通行规则,到90年代末期中国银行(行情,资讯,评论)业基本上可以破产了:不良贷款太多,资本金又太少,中国银行业始终在干没本钱的买卖 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看到银行业崩溃,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业按市值和盈利能力计算已经排名世界前列。繁华之后的隐忧并没有成为现实,这不是偶然。 中国银行业之所以没有破产,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中国银行业能够不破产。 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并没有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说,一旦中国银行业破产,存款人的财产将颗粒无归,中国银行业会破产吗。 答案是,不会;可以在前面加两个字,绝对不会。 中国银行业始终以国家信誉作为,居民将存款放置于银行,绝非信任银行能合理运用资金,而是确信最终存款会得到兑付。国有商业银行不兑付存款,除非国家不存在。这个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国家没钱补贴国有企业,于是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通过银行向全国人民借钱,然后借给国有企业。 当市场逐渐壮大,国家陆续断掉了国有企业银行贷款,此时国家财政能力逐步增强,足以消化掉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这是中国渐进转轨的关键,中国银行体系在90年代形成的不良贷款,远没有国际机构估计的那样悲观。997年,中国启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999年成立华融、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000年,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充实资本金;再次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60398)、中国建设银行成立股份制公司,2005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H股市场上市;2006年在大陆市场上市 现在颇有一批人指责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的改革措施,比如,不应该以行政手段剥离不良贷款,比如直接注资容易促成银行轻率的信贷行为,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不注资,莫非还真要让中国银行业破产不成?大家的钱都没了,岂不要天下大乱。 出来混,这是在还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