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广电总局揭露电视竞猜骗钱手段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6-12-17 浏览:0
导读: 12590是国内各大SP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办的一种增值信息业务的总接入平台,与网通的168信息台类似,收费标准为1-5元/分钟或者包月不等 主要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互动性类节目、下载类节目、点送类节目等等 目前还在积极扩展

12590是国内各大SP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办的一种增值信息业务的总接入平台,与网通的168信息台类似,收费标准为1-5元/分钟或者包月不等

主要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互动性类节目、下载类节目、点送类节目等等

目前还在积极扩展之中

但是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不法SP的信息,所以用户在拨打此类号码以前一定要确认号码的目的,联系移动客服核实是最好的办法

12590是介于12589和12591之间的自然数

国移动语音杂志业务的接入号码为12590号段。

资费:

(一)客户在归属省使用该业务时,作为主叫方时的资费:

忙时通信费为(0.30元/分钟)+信息费/分钟,

闲时通信费为(0.15元/分钟)+信息费/分钟。

注:闲时为23:00-7: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根据时差向后顺延两小时

(二)客户在漫游省使用该业务时,作为主叫方时的资费:

通信费(0.50元/分钟)+信息费/分钟

(三)客户作为被叫方使用该业务时,按照现有通信费标准收取。

当你相信参与各种答题、游戏、预测等活动真的可以获得大奖的时候,你可能就离掉进有奖竞猜陷阱不远了。一道道简单的令人发笑的问题,你也对答案确信无疑,可是好像你永远不是那位幸运的人。———这很正常,因为这种游戏本来就没有幸运的人。信息产业部最近出台的电视互动游戏禁令揭穿了这种骗人的把戏:答题抽奖永远没有抽奖,现场互动电话总也连接不到现场,这是目前SP(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新的骗钱手段。

■电视互动游戏暗存骗局

记者日前了解到,前不久,信息产业部召集电信运营商和SP代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面暂停SP的电视互动类游戏,各SP马上对短信和IVR业务(声讯)进行清查,运营商也要上报整顿措施和步骤。

中国联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叫停SP的电视互动游戏是因为“这种游戏的骗钱形式太猖狂,民怨极大”。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更进一步向记者透露,在信息产业部受理的用户申诉中,诱骗用户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参与但是资费不明,采取各种形式拖延电话时间或者诱增短信发送次数,承诺有奖最后不可能中奖的电视互动游戏成为用户投诉最多的消费陷阱之一。

记者在网站论坛上也发现大量控诉这种不良SP的帖子,一些网友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方式对这些节目进行详细解说,揭露这种骗人的把戏。五阿哥要找小燕子,屏幕出现三个小燕子,经过一番换位后,都背过身去,五阿哥在思索哪个是真的小燕子。这是互动游戏《找格格》的场景———每个小燕子都有一个数字编号,你只须将真小燕子编号按屏幕所留号码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那屏幕上不断闪动的笔记本等“大奖”就属于你了。“我花了200多块钱,而且答案明明就是对的,可是就是得不到奖。”

■骗钱手段有两种

这些互动游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问题简单,二是奖品丰厚,基本都是笔记本、数码相机、手机等高档产品。第三就是主持人会喋喋不休地拖延时间,而且会暗示现在现场互动阶段还没有接入用户,只要你拨打电话就会接进现场,不但能在电视中“现声”,而且还能探囊取物般获得大奖。但是等用户参与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众多网友的发帖指明这种骗钱手段主要有两种。手段之一就是用录播冒充直播。这些游戏用录播的画面模拟用户现场参与,假装该用户中大奖,甚至还有公证人员现场公证,从而诱骗用户拨打电话参与。而真实情况是,用户极少有人中奖,甚至根本都没有抽奖这一环节。

手段之二就是故意拖延语音业务时间。游戏以大奖引诱用户拨打声讯电话,通过漫长的语音提示或延长用户等待时间等方式牟取高额信息费的业务。电视互动游戏必须暂停

所幸的是,这种骗人把戏被信息产业部的禁令揭穿了。“信息产业部让每个运营商都上报具体的规范措施和实施计划,并且从7月中旬开始,信息产业部对媒体互动类业务进行拨测监控。”中国联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联通总部和各地分公司《关于对媒体互动类业务进行清理整顿的紧急通知》已经下发到各合作SP公司,重点整顿4类电视互动业务:1、违规SP与媒体合作或购买广告时间通过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展题目简单,甚至通过主持人、画外音等方式告知正确答案;通过高额奖品、奖金等来诱导、诱骗用户使用的有奖竞猜、答题、游戏竞猜等互动业务。2、用户按照宣传指引拨打语音业务时,通过漫长的语音提示或延长用户等待时间等方式牟取高额信息费的业务。3、设立高额奖金或奖品来吸引用户,但是开奖过程不透明、抽奖结果不公正,甚至没有开奖或抽奖的业务。4、业务内容和宣传方式涉及封建迷信的如:预测姻缘、测姓名等。

记者获得的中国移动《关于规范媒体互动抽奖答题类业务的通知》中,也要求SP务必自查自纠以吸引用户抽奖为目的的电视节目类业务,在拨测中发现违规行为将严惩不贷。

“由于这类节目是由运营商代收费,信息产业部可以通过监管电信运营商的方式掐断违规SP的财路,具有很大威慑力。”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电信分析师邓奎斌表示,“电信增值业务必须正规健康地发展才能把整个市场做大,骗一把就走的做法把整个市场都搞乱了。”

电视显示无人打电话,观众电话却打不进去

“猜一个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是出现在宁夏卫视荧屏上一个节目中的谜语谜面。

在谜语的下方,显示有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的参与方式。同时,在屏幕显要位置提示:奖金是5000元+一部3G手机。

据王女士介绍,半个月前,她看到宁夏卫视播出的这个“有奖猜谜”节目时,心里还在暗暗纳闷:“这个谜语的答案不就是‘亩’字吗太简单了!”而节目显示,有几个观众断断续续打进电话,但都没有答对。

王女士立刻用手机拨打了参与电话,很快,自动语音提示已经接通,每分钟3元,但王女士听到的只是“线路忙,请等待”。而此时,电视台“有奖猜谜”节目却在不断提示:“线路空闲,请赶快拨打。”

此后,该节目播出了20分钟,但王女士的电话却始终没被接到直播间。事后,王女士发现,自己的手机被扣除了十几元费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山西卫视。王女士再次参加了所谓的有奖猜谜活动。结果,她的遭遇与在宁夏卫视完全一样:电视画面中主持人一直说“线路空闲”,但是,她的电话拨通后却长时间无法被接进直播室,而直播室偶尔接听的几个电话,答案都是错的。

“我后来才觉得自己是被骗了!”王女士说,“因为这些谜语太简单了!我在网上一搜索,答案就出来了。而整个节目过程中,全国这么多观众却没有一个答对的。”感到被忽悠的王女士向记者投诉,记者随即联系了山西卫视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杨女士,并以消费者的身份和杨女士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请问这个(有奖猜谜)节目是直播还是录播”

杨女士:“应该是……”

记者:“这个节目时段是不是承包给了广告商”

杨女士:“你问这干吗”

记者:“这个(有奖猜谜)节目说线路空闲,请赶快拨打,却一直没打通。节目到底是不是直播”

杨女士:“不清楚。因为不是我们做的节目。”

杨女士随后还向记者表示,曾将一些广告时段承包给广告商,其中就包括播放“有奖猜谜”节目的时间段。

“有奖竞猜”节目早已被有关部门叫停

记者打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在“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栏目中检索到《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国家广电总局于2005年4月26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等单位发出的这个《通知》中,第12条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

《通知》第18条规定: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有奖竞猜类节目要按程序报批,开设这类节目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有电话和手机短信的选择、编辑、审查和播出责任。

就在记者3月10日开始对该类事件展开调查之后,从3月15日起,这类节目突然从多家省级卫视的屏幕上消失。

3月16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该局传媒机构管理处的王处长介绍说,山西卫视的“有奖猜谜”节目未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宣传处审批。3月5日,该节目被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叫停。而来自山西卫视广告部的说法是:由于观众对“有奖猜谜”节目投诉较多,该台从3月5日起停止播出这类节目。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多家省级卫视台。

所谓“直播”其实是“录播”,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

记者随后的调查更令人吃惊:早在2008年,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就发布了《2008年第3号消费警示》(以下简称《消费警示》),揭开了电视、广播竞猜游戏以重奖为名,诱骗消费者参与活动,套取话费的黑幕。

根据济南市长清区工商局调查,此类竞猜节目多数都是提前录制好的,实际上消费者看到的类似直播节目,且主持人又打电话又接电话的电视画面,是提前录制好的,给人造成是在直播的假象。

《消费警示》明确指出,“此类竞猜游戏以‘丰厚的礼品’为诱饵,暗箱操作,猫腻很多,实为套取消费者的话费。”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就在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要求和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揭露提醒之下,直到今年3月15日之前,多家省级卫视仍在违规播出此类节目。

对此,河南省消费者协会监督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拿录播的“有奖猜谜”节目诱骗观众拨打电话,骗取观众的电话费,属于明显的消费欺诈行为。

郑州一位律师认为,像这样明显的欺诈行为,已经涉嫌刑法中的诈骗罪。对这些公然利用公众传媒进行诈骗的公司,也不能仅仅是停播节目那么简单,而应当依法启动司法调查程序,根据其诈骗数额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否则,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这样的节目会再次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媒体上,继续骗取老百姓的钱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