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邻苯甲酸酐的辨识事故类型及应急措施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6-12-18 浏览:0
导读:邻苯甲酸酐C6H4(CO)2O1478.1,别名苯二甲酸酐,苯酐,酞酐。 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GB8.1类81631,UNNO.2214。 用途:塑料增塑剂、油漆、聚酯树脂、染料、药品、香邻苯甲酸酐C6H4(CO)2O1478.1,别名苯二甲酸酐
邻苯甲酸酐C6H4(CO)2O1478.1,别名苯二甲酸酐,苯酐,酞酐。 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GB8.1类81631,UNNO.2214。 用途:塑料增塑剂、油漆、聚酯树脂、染料、药品、香
邻苯甲酸酐C6H4(CO)2O1478.1,别名苯二甲酸酐,苯酐,酞酐。 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GB8.1类81631,UNNO.2214。 用途:塑料增塑剂、油漆、聚酯树脂、染料、药品、香水的中间体,通用试剂。 物化性质:白色针状结晶或含有大量粉尘的鳞片状固体。相对密度:1.527,熔点:131.8℃,沸点:285℃,在沸点以下能升华,溶于乙醇,轻微溶于热水及醚,有吸水性。 危险特性:可燃,挥发性大,加热即放出易燃的蒸气。闪点152℃,自燃点584℃,蒸气与粉尘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140-284℃下的爆炸极限为1.7%-10.5%。遇热源、火源或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灼伤角膜,对皮肤、黏膜有局部刺激性,有时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和灼伤。苯酐的毒性可能是由于它的杂质造成皮肤损伤。吸入其蒸气刺激呼吸道。 辨识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化学灼伤、容器爆裂。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用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用雾状水或泡沫直接喷射至熔融的苯酐上会造成起泡或飞溅,应注意防止灼伤。 急救:应使吸入蒸气或粉尘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诊治。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腐蚀品。包装方法:(Ⅲ)类。纸袋、纺织袋内衬塑料袋装。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源、热源和容易起火的地方。最好专库专储,与其他仓库相隔。特别要与碱金属、胺类、食用原料及氧化剂隔离储运。不能储存过久,以免受潮变质。 泄漏处理:泄漏物须立即清除,戴好防毒面具与耐酸防护用品。扫起倒至空旷地方,用小苏打覆盖,加水混匀后,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不放入废水系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