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如何预防商业秘密泄露?
1. 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保密措施、保密责任等内容,并对员工进行定期保密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
2. 明确涉密人员职责:企业应对接触或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其保密义务,并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方式,规范涉密人员的行为,防止商业秘密因内部人员流动而泄露。
3. 技术防护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权限管理、网络监控等,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加固,降低商业秘密在电子化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泄露风险。
4. 合同约束:在对外合作过程中,通过与合作伙伴签订保密条款或单独的保密协议,明确规定对方对获取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违反保密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具体条款有哪些?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我国规制市场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设有专门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以下是该法中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具体条款:
1. 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2. 第十条进一步明确,第三方明知或者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修订版)第九条与第十条。
具体原文如下: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第十条 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法第九条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企业预防商业秘密泄露不仅需要从法律层面构建完善的保护体系,更要在实际运营中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持续提升保密管理水平,形成内外兼修、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御机制,从而有效防范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应及时寻求法律救济,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别担心!大律师网为您提供专业律师咨询服务,快速解决您的困扰。
最新法律讲堂
更多法律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