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婚外情中赠送贵重物品法律效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4-03-11 16:43:22 浏览:0
  婚外情中赠送贵重物品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但一般情况下,此类赠与可能因违背公序良俗而被视为无效。

婚外情中赠送贵重物品法律效力如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婚外情中的赠与行为,通常建立在破坏他人婚姻家庭关系的基础上,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社会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赠与的贵重物品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具体到赠与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条也规定:“如果赠与财产有瑕疵或者赠与行为违法,致使赠与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婚外情中的贵重物品赠与,因其目的和动机的非法性,可以理解为“赠与行为违法”,从而可能导致赠与合同无效。

另外,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在未得到配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夫妻共有财产赠与他人,侵犯了配偶对共有财产的合法权益,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其赠与行为也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第六百五十八条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婚外情赠与财产能否追回?

婚外情中的赠与行为是否能够追回,主要取决于该赠与行为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正常情况下,赠与物一旦交付,赠与行为即完成,没有法定撤销事由,赠与人不能随意要求返还。

对于因婚外情发生的赠与行为,如果这种赠与基于违背公序良俗或者以维持不正当关系为目的,且对夫妻共同财产造成损害,那么依据《民法典》第1062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权益保护的规定以及第153条关于违反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受损方(即非过错方配偶)有权请求法院认定该赠与行为无效,并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与财产。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4. 实践中,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还会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对婚外情中的赠与行为进行审查判断,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

婚外情中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是否有效?

婚外情中的无偿转让财产行为是否有效,主要涉及到婚姻法、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对于财产的赠与,一般情况下,只要赠与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是其真实意思表示,该赠与行为即为有效。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如果一方在婚外情中将夫妻共同财产无偿赠与第三者,可能触及到夫妻共有财产权的保护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外,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任何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都可能侵犯了另一方的财产权益,从而可能导致赠与行为无效。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七条也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基于以上法律条款,若婚外情中的一方将夫妻共同财产无偿赠与第三者,并未得到配偶的同意,那么这一赠与行为可能因为侵犯了配偶的财产权而被认定为无效。但在具体案件中,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赠与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第三人的知情程度及其是否构成善意取得等。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七条

请注意,以上分析基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具体案件应结合实际情况并由相关法院进行判断裁决。

在婚外情中赠送贵重物品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可能存在诸多风险,不仅可能因为违背公序良俗而导致赠与行为无效,还可能因侵犯夫妻共有财产权益而引发更复杂的法律纠纷。建议所有民事主体在进行任何财产处分行为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并维护正常的婚姻家庭关系和社会公德。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