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22 更新113篇文章 被阅读0次
立案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接到公民报案、控告、举报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受理后经领导批准,立为刑事或治安案件查处的行为。刑事案一旦立案可不可以撤销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后,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撤销。这些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进一步明确了撤销案件的具体情形,与《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基本一致。撤销案件的程序需制作《撤销案件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如何查是否立案了 刑事案件是否立案的查询,报案人、犯 ...... 【 浏览全文 】
刑事案件审查起诉日期是多久? 刑事案件审查起诉的日期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具体根据案件的复杂性、是否需要补充侦查以及是否改变管辖等因素来确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 ...... 【 浏览全文 】
2024刑事立案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刑事立案的三个条件如下: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刑法规定,构成了犯罪,且这种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非主观臆断。2、依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其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求,需要给予刑罚处罚。3、案件必须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就是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具有法定的审判权、侦查权或起诉权。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 ...... 【 浏览全文 】
2024检察院驳回的案件怎么处理? 检察院驳回的案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补充侦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检察院驳回案件后,公安机关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的次数以二次为限,即公安机关最多可以进行两次补充侦查。2、重新要求审查:如果公安机关在补充侦查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证据,或者对检察院的补充侦查决定不服,可以重新向检察院要求审查。3、处理结果:如果经过补充侦查,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证据充分,符合起诉条件,将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 ...... 【 浏览全文 】
2024派出所有刑事立案的权利吗? 派出所没有刑事立案的权利。派出所作为公安局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接警和上报立案的职责,而没有直接对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和破案的权力。刑事案件的立案权主要由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等具有法定职权的机关行使,而派出所则在其中扮演辅助和配合的角色。【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 ...... 【 浏览全文 】
什么情况下公安部门必须启动刑事立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立即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这意味着,当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行为,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公安部门必须启动刑事立案程序。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 ...... 【 浏览全文 】
刑事辩护律师是否可以与检方进行辩诉交易?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被告人进行辩护。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律师可以帮助被告人理解其权利和可能的刑罚,但最终是否认罪、如何认罚的决定权在于被告人本人,而非律师。律师不能直接与检方进行交易,以换取更轻的刑罚。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辩护 ...... 【 浏览全文 】
刑事案件中如何确定证据在法庭上的合法性?首先,证据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其收集和保存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在收集、固定、保存证据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非法取证。非法取得的证据,如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其次,证据必须真实且与案件有关。如果证据是伪造的或者与案件事实无关,即使其收集过程合法,也不能被法庭采纳。同时,证据的证明力也需要通过质证和辩论来确认。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 ...... 【 浏览全文 】
如何判断刑事侦查行为是否超越权限范围?首先,从程序合法性角度看,侦查机关必须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程序,如搜查、扣押、查封、冻结财产、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均需有合法的手续和理由,未经批准或者无明确法律依据而采取的侦查行为可能被视为越权。其次,从实质内容合法性角度看,侦查行为应限定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和范围内。例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进行侦查,但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隐私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财产权等。若侦查行为超出了查明犯罪事实所需的必要限度,就可能构成越权。【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36-142条,详细规定了侦查机 ...... 【 浏览全文 】
自首者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1. 自首者的权利: (1)辩护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即使是在自首的情况下,嫌疑人依然享有此项权利。 (2)知情权:自首者有权知道其涉嫌的罪名和相关事实,以及侦查机关对其采取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122条)。 (3)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自首者如果认为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当,有权向侦查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申请变更(《刑事诉讼法》第95条)。2. 自首者的义务: (1)如实供述义务:自首者有义务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得隐瞒、编造或者毁灭证据(《刑法》第67条)。这是自首者在侦查阶段最重 ...... 【 浏览全文 】
一审判决生效前是否允许上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4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同样,《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这表明一审判决生效之前,无论民事或刑事案件,均允许相关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27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 【 浏览全文 】
教唆他人犯罪的会不会判刑?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的,可能会被判刑。如果被教唆人犯罪的,则按照教唆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未犯被教唆的罪,则对教唆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定罪?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在 ...... 【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