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白银连环杀人案——28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16-08-31 浏览:
导读:白银连环杀人案——28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起诸如“南大碎尸案”这类已经成为都市传奇的悬案,白银案的知名度或许并不是特别高,然而对于从事刑侦或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人来说,白银案是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

  因为长期以来社会结构稳定,户籍制度严格,以及一些其他的社会文化原因,西方国家经常出现连环变态凶杀案在中国并不常有,但是发生在1988至2002年间的“甘蒙8·05系列奸杀案”(白银案)则是中国的少有的几件确定由连环杀手犯下的性变态凶杀案。

  凶手在14年间,于甘肃蒙古两省前后作案11起,杀害11名受害者,并且行凶过程带有破坏受害者性器官等典型的性变态行凶特征。

  相较于普通的刑事案件的罪犯,连环杀手对社会的威胁要大得多,因为大部分连环杀手的行凶动机并不是简单的、有固定目的的世俗化动机,而是“追寻”凶手自身内心一种的愉悦感,这意味着凶手在犯罪行为被强迫终止之前(比如被抓获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作案),自己一般不会停止作案。也就是说,每一个连环杀手对于社会都是潜在的定时炸弹,会随时引爆。

  而且白银案中,凶手的连环杀人犯罪还伴随性变态行为,受害者多是反抗力较弱的女性,凶手行凶过程极其残忍,这一切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恐慌。

  所以当确定连续发生在白银市的几起奸杀案为同一凶手所为后,公安机关迅速并案,投入了大量的警力进行排查侦破。然而一系列无可奈何的原因,白银案的始终未能突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动,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着天壤之别,各行各业长久依存的意识观念乃至技术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刑侦行业也不例外。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治安体系依存稳定基层组织单位,警民联防,所以走访排查是刑侦的重要手段;而在那个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各级公安机关对于性变态连环凶杀案的认识也远不及今天这样充分;至关重要的是,今日侦破性犯罪最重要的技术手段——DNA比对技术,在那个年代尚不能发挥什么作用,90年代中期国内公安机关才有较实用的DNA采集技术,21世纪初才具备实际的DNA比对能力,至于海量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更后的事。

  所以,虽然公安机关从犯罪现场凶手遗留的精液里采集到了凶手的DNA,从现场白搪瓷杯的血手印上采集到了凶手的指纹,甚至在抢救其中一个受害者的短暂时间内,制作了凶手的画像,但未能抓获凶手。

  因为随着上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大变动,各地的基层联防体系崩溃,人员流动量增大,走访排查的效果大大降低;公安部指纹数据库并没有太多可以比对的样本;DNA比对技术还没成熟;监控道路的天网系统也没有出现。

  纵使公安机关将白银市范围内所有男性都采集了血液和指纹样本信息,然而如果凶手是白银市以外的人,那就意味着凶手只要隐藏得好,即使警方掌握其DNA和指纹信息,也未必能将他纳入排查的大网,进而将其抓获。

  白银案久久未破,不仅是白银市或者甘肃当地的警方,整个中国的公安系统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民众的恐慌未能消除,而以讹传讹的谣言四起则更伤害了国家机关的声誉。

  在公安机关努力侦破白银案的几十年里,关于白银案凶手的阴谋论层出不穷,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些阴谋论更是渗透到舆论平台各个角落,高干子弟杀人说、军方介入说、警方不作为说等等各种道听途说、愈发荒谬的言论比比皆是,普通的民众也许并不关心真正的凶手是谁,光怪陆离的都市传说,才更适合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

  然而面对民间舆论的非议,公安机关却从没放松对白银案的侦破。

  早在2004年,白银案凶手最后一次作案后两年,公安部在内蒙曾经召开过一次专门针对“甘蒙8·05系列奸杀案”的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刑侦、技侦等多方面的专家,从足迹、血液、DNA、作案手法、解剖结果、疑犯童年经历推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过统一的汇总,而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关于白银案的线索每年都要拿出来重新整理,各地都要配合做指纹协查。因为侦查手段尤其是技术侦查手段日新月异,对旧有证据的新分析往往成为侦破旧案的关键。而这次,也正是DNA比对技术的进步成为打开白银案大门的最后一把钥匙。

  根据报道,这次侦破白银案的关键是DNA中Y染色体的比对技术,这是公安机关在继掌握DNA比对技术后的又一项技侦技术的突破,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公安机关掌握了嫌疑人的DNA,并录入数据库,那么一旦这个嫌疑人有近亲属的DNA被收集到数据库里,数据库同样会提示产生关联,这样警方可以根据血缘关系,缩小精确排查范围。

  虽然白银案被侦破的详细经过现在尚未披露,但是根据现有的新闻看,今年4月媒体报道了公安部要求白银案重启侦查,到8月27日凶手被抓获,应该是凶手有亲属因为违法违纪,导致DNA被录入,随后和公安部现有的数据库信息产生关联,才让白银案获得了重大突破。

  其实这几年DNA等基础信息采集力度的加大以及DNA Y染色体比对技术的应用,为公安机关侦破旧案悬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各地公安机关都做过对早年两劳释放人员的信息重新采集,现在包括治安拘留在内的未收监嫌疑人都会进行指纹和DNA采集,海量DNA数据库的建立为很多已经尘封多年的悬案打开了突破口。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在这些技术侦查手段的进步,代表着那些备受关注的悬案都可以被破获呢?

  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比起普通民众,警方更想将那些隐藏在过去黑幕里的凶手一网打尽,然而法律讲究的是证据确凿和公平公正,公安机关并不能像网友的揣测或者臆想一样,凭借一个感觉、一个犯罪现场的指代就可以把凶手锁定在某类人身上,一切都要证据说话,一切都要海量的筛查。

  就拿国内民众颇为关心的“南京大学1·19碎尸案”来说吧,南大案和白银案几乎是同时期的案件,但是相比于南大案,白银案里,凶手性别确定,DNA和指纹确定,行凶手段确定,作案性质确定,甚至连草绘画像都有,而南大案里,除了凶手的DNA可能被采集外,其他一切都是未知。

  白银案凶手作案多次,最终确定为性变态连环杀人案,但是南大案就发生一次,从此再无任何信息。

  而南大案当初没有被破获,原因几乎和白银案相同,且南京市的面积人口和人流量更是超越白银市数倍,这一切都给南大案的破获增加了无穷的难度。

  但是这些难度并不代表着警方对这些案件放弃了侦查,笔者在2014年曾经撰写过一篇关于南大案的系列长文《十八年后的再回首——南大1.19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走访过很多参与调查此案的相关人员,得知南大案和白银案一样,几乎每年都会由公安部牵头,各地公安机关协查。重新拿出来分析旧证据,获取新结果,二十年来警方总来没有停止过追凶的脚步。

  距离白银案第一次案发已经过去二十八年年,今天凶手终于被绳之于法,白银案的侦破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耗尽了几代刑警心血换来的胜利,很多参与此案侦查的老刑警在退休的时候都没能看到破案的那一天,带着自责的心情脱下警服。而他们的后辈,在二十八年的时光,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一步一步逼近真相,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面对无数的非议责难,为的,就是让法律的审判降临在每一个罪有应得的人身上。

  正义的审判,可能会迟到,但终将会到来。
(编辑:不一)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