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故意杀人未遂罪的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15 浏览:
导读:刑法中,故意杀人未遂罪的追诉时效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定。追诉时效是指从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至司法机关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时间限制。对于故意杀人未遂这类严重犯罪,其追诉时效的设定体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和被害人权益的保护。

故意杀人未遂罪的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不同的犯罪因其法定最高刑的不同,追诉时效期限也有所不同。对于故意杀人(包括未遂)这一类犯罪,因其法定最高刑为死刑,故其追诉时效为二十年。即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若经过二十年未被发现或者未被追诉的,原则上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如何界定故意杀人未遂中的“未遂”状态?

在刑法中,故意杀人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界定故意杀人未遂中的“未遂”状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行为人具有明确的杀人故意: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直接故意。

2.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行为人已经开始进行实现杀人目的的行为,如持刀砍向被害人、投毒等,而非停留在预备阶段。

3. 犯罪未能得逞: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被他人阻止、被害人逃脱、工具失灵、自身身体原因等)导致未能实际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4. 犯罪结果未能发生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害人极有可能死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具体到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在故意杀人未遂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会根据上述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结合具体案情对行为人作出相对较轻的处罚决定。

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既遂罪量刑有何区别?

刑法中,故意杀人罪是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对于故意杀人未遂与既遂的量刑差异主要体现在犯罪形态和实际危害结果上。

1. 故意杀人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并且已经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的既遂犯,一般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故意杀人未遂:是指行为人出于杀人的故意而实施了杀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故意杀人未遂的行为人,其刑罚通常会低于故意杀人既遂的刑罚,但具体的刑期仍需结合犯罪的具体情况、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行为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故意杀人未遂罪,除非在犯罪行为发生后二十年内启动追诉程序,否则将因超过追诉时效而不予追诉,但特殊情况下,如二十年后仍有必要追诉,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既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又确保了对恶性犯罪的有效打击和震慑。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务必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尊重国家法律秩序。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解决问题的保障。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无后顾之忧。选择大律师网,让我们成为您的坚强后盾!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