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的主观故意有何不同?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26 浏览:
导读: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虽然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相似之处,但两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具有显著区别。寻衅滋事罪主要表现为肆意挑衅、无端生事的主观故意,而聚众斗殴罪则更侧重于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斗殴行为。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的主观故意有何不同?

1. 寻衅滋事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出于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争霸等动机,无事生非,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其主观故意的核心在于“无端挑衅”,即行为人并没有合理理由或合法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身不正当的心理需求,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2. 聚众斗殴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聚众斗殴罪指的是纠集众人,互相进行斗殴,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其主观故意的核心在于“有组织、有预谋的斗殴”,即行为人不仅对斗殴行为有明确的认知和意愿,而且通常会事先策划、组织人员参与,意图通过暴力冲突达到某种非法目的。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有何区别?

聚众斗殴罪与寻衅滋事罪虽然在行为表现上都可能涉及多人参与的冲突事件,但在刑法上的定性和处罚依据存在显著区别。

1. 聚众斗殴罪主要指的是纠集众人,互相进行斗殴的行为。该罪名的核心在于“聚众”和“斗殴”,强调的是有预谋、有组织地聚集多人进行打斗,对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观方面通常表现为故意,且以斗殴为目的。

2. 寻衅滋事罪则涵盖了更广泛的行为类型,如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等,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此罪名的关键在于“无事生非”、“肆意挑衅”,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寻求刺激、发泄情绪或显示威风等动机,客观上实施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

1. 对于聚众斗殴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明确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2. 对于寻衅滋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对此进行了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在主观故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前者是无端挑衅、肆意破坏公共秩序,后者则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群体斗殴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这两种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于准确定罪量刑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的主观故意有何不同”的疑问,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