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游戏虚假宣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举报,并了解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
一、举报途径
向工商部门举报
方式:可以直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反映游戏广告的虚假宣传情况。
处理:工商部门将对举报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游戏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理。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方式: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消费者协会会协助消费者与游戏公司进行协商,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优势:消费者协会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能够帮助消费者更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网上投诉
方式:许多平台都设有专门的投诉渠道,玩家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提交虚假宣传的证据及详细情况。
优势:方便快捷,能够迅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提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方式:如果通过协商和调解仍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根据与游戏公司达成的仲裁协议,向相关的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适用情况:当虚假宣传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且其他途径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例如,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均属于虚假广告。
第五十五条: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于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游戏虚假宣传是指网络游戏经营者对其商品(即游戏)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例如,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均属于虚假广告。
第五十五条: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对于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上则是关于“虚假宣传”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