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本身并不一定违法,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用于特定违法目的,则可能构成违法。
从技术角度看,AI换脸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或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替换的方法。如果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的脸替换到其他视频或图像中,可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如果AI换脸行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就可能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犯。
此外,如果AI换脸用于制作虚假新闻、诈骗等违法活动,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利用AI换脸技术假冒名人身份进行诈骗、发布虚假广告等,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还可能构成诈骗罪、虚假广告罪等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AI换脸可能侵犯权利人的肖像权和著作权。具体来说,如果AI换脸行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就可能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犯。同时,如果AI换脸使用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视频或图像作为素材,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进行改编或演绎,也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以上是关于“AI换脸算不算违法行为?”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