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5年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怎么判?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5-15 浏览: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法治体系完善,故意损坏他人财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受到重视。该行为不仅侵犯公民财产权益,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升级。我国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将严格依据法律,结合财物价值、行为动机、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

2025年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怎么判?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的刑罚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确定,量刑需结合以下核心要素。

  1. 数额标准分层

  根据2025年司法解释,犯罪数额分为“数额较大”(5000元至5万元)、“数额巨大”(5万元至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三档,分别对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 情节加重情形

  除数额外,具有多次作案、破坏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等情节的,可提升量刑幅度。

  3. 主观恶性考量

  若行为人存在报复、泄愤等主观恶意,或采用放火、爆炸等危险手段,量刑将更趋严厉。

  4. 认罪认罚与赔偿

  主动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依法从宽处理;拒不赔偿且态度恶劣的,将作为从重情节。

2025年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怎么判?

损坏他人财物立案标准最新规定

  公安机关立案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数额门槛

  损坏财物价值达到5000元以上,或虽未达此数额但存在“多次毁坏”“毁坏特定财物”(如文物、公共设施)等情形。

  2. 主观故意证明

  需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财物归属他人且故意实施破坏,过失损坏不构成此罪。

  3. 行为与结果关联

  损坏行为与财物价值减损需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如因操作失误导致财物损毁的,一般不按犯罪处理。

  4. 社会危害性评估

  对公共安全、社会秩序造成实际威胁或潜在风险的,可降低数额门槛立案。例如,损坏交通信号灯、电力设施等,即使数额未达标准,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的司法认定需兼顾法律刚性与社会修复。在严惩犯罪的同时,司法机关亦注重通过调解、赔偿等方式化解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因一时冲动触犯刑法,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2025年修订)

  细化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明确“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