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刑法》第271条及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档量刑标准。涉案金额5700万元远超“数额特别巨大”的推测标准(1500万元以上),依法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将超1000万元案件直接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基准刑期通常为12-15年有期徒刑。
拒不退赔、转移赃款或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的,可能突破基准刑期上限。对于挥霍赃款用于赌博、非法经营等行为,法院可增加基准刑的20%-30%。若侵占资金涉及救灾、扶贫等特殊款项,量刑将再加重10%-20%。
全额退赔、取得被害单位谅解的,刑期可减少20%-40%。自首、认罪认罚的被告人可能获得30%以内的减刑幅度。但若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且未退赔,法院通常排除缓刑适用,罚金金额可能达到违法所得1-5倍。
根据2022年修订的《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追诉标准(二)》明确规定,职务侵占罪立案金额起点为3万元。该标准全国统一,废止了以往参照贪污罪二倍数额(即6万元)的规则,降低入罪门槛以强化企业财产保护。
对于未达3万元但符合多次实施职务侵占行为,两年内累计金额超过3万元;侵占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金额达到2万元以上;造成企业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引发群体性事件情形的案件,公安机关仍可立案。
侵占金额包含直接损失与间接收益,如非法占有设备需按市场价折算,截留货款需计算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对于股权类资产,以侵占行为发生时的评估价值为准,而非初始投资金额。
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侵占行为且金额不足3万元的,可通过民事诉讼追偿。但员工存在伪造凭证、销毁账目等掩盖行为时,即使金额未达标准,仍可能以“职务侵占未遂”或“伪造公司印章罪”另案处理。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