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强制执行对法人的影响较大。
个人信用受损,法人的信用记录会受影响,在金融机构融资或办理信用卡时,金融机构可能因公司被强制执行而拒绝其申请。
限制高消费,法人会被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司法拘留,若法人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法院可对其予以罚款、拘留。
刑事风险,法人若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
商业信誉受损,公司被强制执行的信息会向社会公开,法人作为公司代表,商业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对其信任度降低,影响业务拓展。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若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存在“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执行”等情形,法院可将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法定代表人不得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等高消费交通工具,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高消费。
《民法典》第八十三条
法定代表人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申请执行期限:两年内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超过二年申请,对方提出异议的,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
二、法院执行期限:六个月内完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五条,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如行政裁决执行)应在三个月内执结。
遇特殊情况,如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需协调多方主体,经院长批准可延长执行期限。
三、中止与终结执行
若执行过程中出现“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情形,法院可裁定中止执行;中止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被执行人破产或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法院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财产后恢复执行。
公司被强制执行时,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信用惩戒、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甚至刑事责任,其影响程度与法定代表人是否履行义务、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密切相关。强制执行程序有明确的期限规定,申请执行需在二年内提出,法院执行一般应在六个月内完成。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