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2024年追诉时效中断在职务侵占罪中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4-09 浏览:
导读:追诉时效中断是指在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内,由于犯罪嫌疑人的某些行为或者司法机关的某些活动,使得原有的追诉期限重新开始计算。在职务侵占罪中,如何认定追诉时效中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来判断。

追诉时效中断在职务侵占罪中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中,追诉时效中断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况:一是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二是犯罪嫌疑人继续实施同类犯罪;三是受害人或者其他人提出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并且正在进行侦查或者审理。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追诉时效中断,新的追诉期限从上述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以及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在何种情况下,会触犯刑法第160条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160条的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个罪名主要针对的是行为人的职务行为,即利用其在工作中的权力或便利条件,侵犯了所在单位的财产权。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触犯刑法第160条职务侵占罪:

1. 行为人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工等,拥有对单位财物的管理、使用、处置等权力。

2. 必须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行为人是因为其职务身份或职责,才有可能实施侵占行为。

3. 必须是非法占有,即行为人没有合法的理由或依据,擅自将单位财物转为个人所有。

4. 数额较大,这是构成犯罪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的数额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制定并发布司法解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0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针对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后者针对的是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侵占罪中的追诉时效中断认定需结合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司法机关的活动,以及是否符合《刑法》关于追诉时效中断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上述中断情形,追诉期限将重新开始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这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判定。

温馨提示: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遇到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匹配到经验丰富、擅长处理类似案件的本地律师,助您化解困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