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大概率构成招摇撞骗罪。
这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涵盖广泛,包括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的工作人员。
若冒充的是人民警察招摇撞骗,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因为警察代表着国家执法权威,承担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冒充警察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社会危害性更大。
从客观行为上,行为人要有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的外在表现,包括穿着类似制服、佩戴相关标志、使用伪造证件,或者以言语表明自己公职人员身份,并借此实施招摇撞骗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般情形下,只要实施了冒充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即便未骗取到财物或仅获取少量非法利益,也构成此罪。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量诸多因素 。犯罪人的作案动机、手段、次数以及认罪悔罪态度等,都会影响最终判决。
若犯罪人有前科,或在犯罪过程中存在暴力、威胁等恶劣手段,法院则会从严惩处。
同时,对于招摇撞骗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存在竞合的情况,如冒充公职人员实施抢劫,将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