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且关键的一点,抵押的房产必须产权清晰且依法可抵押。
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诸如土地所有权、宅基地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或使用权存在争议的财产,以及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等,均不得用于抵押。
其次签订规范且书面的抵押合同至关重要。
《民法典》第四百条明确要求,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最后完成法定的抵押登记程序是使抵押行为产生法律效应的核心步骤。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以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这意味着,仅仅签订抵押合同并不足以使抵押权生效,必须前往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只有完成登记,债权人才能在法律层面真正享有对抵押房产的优先受偿权。
如果是新房抵押,最长的贷款期限不能超过30年。但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借款人年龄加上授信期限不能超过60岁。
房屋已使用年限加上授信期限不能超过40年。
如果是二手房抵押,贷款期限则不能超过20年。
此外,对于商业用房进行抵押的,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且需满足商业用房已使用年限加上授信期限不能超过30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并非绝对,具体贷款期限还可能受到贷款机构政策、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