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

更新时间2020-10-28 更新5篇文章 被阅读0

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一)犯罪客体客体是公共安全;(二)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犯罪主体主体为一般主体;(四)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若外国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会怎么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过失投放危险物质,如果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能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刑法第338条)。此外,如果这种行为导致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可能还会涉及到“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刑法第233、235条)。相关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 ...... 【 浏览全文 】

    环境污染罪是否包含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有何区别?环境污染罪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该条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罪名的核心在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投放危险物质罪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这两条分别规定了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故意和过失情况。此类犯罪行为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 浏览全文 】

    危险物质投放行为是否触犯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各类主体应遵守环境生态保护的原则和义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有害物质,以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危险物质投放行为不仅威胁到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违背了环境保护法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本规定。引用法条: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严禁通过非法排放、倾倒、处置等行为向环境中排放含有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废物和其他废弃物。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也对污染环境罪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 ...... 【 浏览全文 】

    政府在危险物质防控中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根据的法律体系,政府在危险物质防控中的角色和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法规:政府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危险物质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明确各类危险物质的分类、标识、许可制度以及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2. 监管执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依法对危险物质进行全过程监管,包括审批许可、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确保危险物质的合法合规管理。3. 风险预防:政府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危险物质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防止危险物质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发生。4. 应急处 ...... 【 浏览全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的规定,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法律规定本罪原为投毒罪,为了适应冲击恐怖活动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本罪作了修正,修正后的法条不仅包括原投毒罪的行为,并且内容更加广泛。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刑几年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 【 浏览全文 】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