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关于继续犯几个问题探讨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3-06 浏览:0
导读:一、关于继续犯的概念和体系定位继续犯在理论上也称为持续犯、永续犯。虽然理论上对继续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我国学者多从狭义上理解继续犯。目前对继续犯的概念,表述多有不同,代表性的主要有:一是认为,"继续犯是指犯

  一、关于继续犯的概念和体系定位

  继续犯在理论上也称为持续犯、永续犯。虽然理论上对继续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我国学者多从狭义上理解继续犯。目前对继续犯的概念,表述多有不同,代表性的主要有:一是认为,"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二是认为,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三是认为,"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四是认为,"指一个已经实现犯罪既遂的行为,在既遂后的相当时间内持续侵犯同一或相同客体的犯罪。"第五种观点也是目前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在上述概念中,第一、三、五种观点表明了继续犯的主要特征,即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而其他观点,均将"犯罪既遂后"作为继续犯的特征之一。从我国刑法有关继续犯犯罪形态的规定看,有的继续犯从法律规定而言,的确存在构成犯罪既遂之后仍然继续其不法行为的情况,这种继续犯,在立法规定中通常除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外,没有规定其他的限制条件,如刑法第283条非法拘禁罪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就可以构成犯罪,但有的属于继续犯的,在其他要件上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如刑法第244条强迫职工劳动罪,即"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只有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则该罪的犯罪行为,既可能在犯罪既遂后仍然继续实施,也可能在符合"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已经构成而没有再实施,所以,将"犯罪既遂后"作为继续犯的必备条件,似有不妥,特别是第二种观点,将"通常"这种不确定条件纳入概念之中,更为不妥当,因为"通常"表明了该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继续犯都要求这一特征,那么何种情况下需要,何种情况下不需要?无疑成为难题。所以,这种不确定条件无法用于指导实践。因此,我认为第一、三、五种观点对继续犯的概念表述是可取的。

  继续犯的体系定位,是指继续犯在哪一个领域内予以研究比较合理的问题。基于继续犯是出于一个犯意和一个继续的行为,理论上有种观点认为,继续犯不应当在罪数形态中研究,应当将继续犯的犯罪形态作为犯罪既遂形态的一种,这是因为继续犯的构成要件是单一性的,也因为继续犯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作为一罪来对待的,既然如此,在罪数形态中研究就没有意义。这种见解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我认为:

  第一,罪数形态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不需要并罚的数罪与非数罪的问题,它建立在立法及实践对某种形态的犯罪应当评价为一罪还是数罪的前提上。继续犯的犯罪形态是立法规定的形态之一,上述观点的立论,建立在其他由罪数形态研究的,如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结合犯、牵连犯等都有基于数罪名的适用问题,或者在数法条的选择上有困惑的问题,所以,由罪数形态来研究,而继续犯没有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就以论者所说的想象竞合犯为例,如果从构成要件的意义上说,想象竞合犯只有一个行为,依据我国的罪数理论,无论怎样说也不会发生评价为数罪或者选择法条适用的困惑,依据论者的观点,也是不应当在罪数形态中研究的。再看属于继续犯的非法拘禁罪,立法以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构成要件,但连续数次剥夺同一对象的人身自由的行为在法律适用的评价上是一个行为还是数个行为(同种数罪)?连续数次剥夺是情节还是独立的行为?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不可谓不清楚,但有没有判断罪数方面受到困惑的问题呢?可见,对于继续犯的犯罪行为"继续性"的理解,是认识上述情况下一个行为还是数个行为的关键,而这一问题又显然不是"既遂形态"所解决的问题。

  第二,论者的观点认为继续犯既不是结果犯,也不是行为犯,因此,是不能以传统的既遂标准来解释的,原因是通常意义上的既遂形态类型具有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我认为这一理解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现实中存在属于继续犯而不能完成犯罪或者自动放弃犯罪的情况。如非法持有毒品罪是继续犯,如果行为人自认为所持有的是毒品而实际上是假的毒品,能够认为犯罪既遂与犯罪成立是同一标准吗?从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而言,继续犯不宜认为是结果犯,是可以赞同的,但是否连行为犯也不是?行为犯、结果犯等概念,是在研究犯罪既遂形态中所使用的概念,而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等是在罪数形态中使用的概念,两者分属不同犯罪领域内的问题,划分的标准不同。换言之,按照既遂与未遂作为标准来看想象竞合犯,可以是行为犯,也可以是结果犯,或者结果加重犯;反之也相同。这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划分标准的不同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将按照是否应当评价为"数行为"为标准的继续犯,如何作为以是否"完成犯罪"为既遂标准?按照论者的观点,只有继续状态发生了才是既遂。但如前例,不能认为持有毒品的行为不是继续中,但却不能认为是既遂。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继续犯的犯罪形态问题,定位于罪数形态研究是恰当的。

  二、继续犯客观条件的理解

  继续犯实施的必须是一个犯罪行为,之所以是一个犯罪行为,是因为在主观上继续犯支配行为的犯意只有一个,而且这种犯意贯穿实行行为从开始到终了,如果不是一个行为,就不是继续犯。但这并不排除行为人在实施过程中另起犯意而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如在非法拘禁他人后又实施故意杀人,或者绑架他人后又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这种情况下适用法律,应当按照立法的规定定罪处罚,或者是数罪,或者从重处罚。继续犯的行为必须持续地作用同一对象。所谓同一对象,要求继续犯一行为持续作用的对象只能是同一对象。即使对象的性质相同但如侵害的对象不具有这种同一性,或者同一故意下的不同行为针对同一对象的,都不能成立继续犯。有学者对此指出,继续犯"其前举动与后举动侵害的必须是同一犯罪对象。如果前后侵害的对象不具有这种同一性,虽然从外观上、形式上看,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仍然不成立继续犯。"当然,所谓的"同一对象"并不是数量上是"一个",而是指法律意义上一个行为作用于体现同一个受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对象。

  继续犯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这是构成继续犯的重要条件,也是继续犯与有关形态相区别的显著特征。行为的持续,是否是在犯罪既遂之后的持续,在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按照一部分学者的观点,作为继续犯与即成犯的区别,继续犯是在犯罪既遂之后,行为与不法状态处于继续之中。即继续犯是犯罪既遂状态的继续。因此,作为继续犯来说,不可能存在犯罪未遂的形态。就该问题而言,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继续犯行为的继续性应当如何理解;二是继续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

  对于第一个问题,否定的观点认为,将继续犯行为的继续性理解为"犯罪既遂状态"的继续是值得商榷的。理由是:(1)混淆了继续犯构成条件与继续犯既遂后经常性伴生现象之间的界限,并以后者替代了前者。行为与不法状态处于继续之中,是继续犯构成犯罪既遂的必要条件,是继续犯既遂要件不断完备的过程,而且其既遂并不以此为必要前提。(2)继续犯是结果犯而不是行为犯,因为继续犯不存在只要实施某种行为,但尚未造成既遂的损害程度而以犯罪既遂论处的情况。(3)实践中并不存在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及其不法状态必须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追究刑事责任,也没有构成犯罪既遂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而肯定观点则认为,继续犯之行为的持续,应是指既遂以后的持续。这也正是继续犯不同于即成犯的特点。

  我认为,首先,否定观点将实践中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与理论上继续犯的条件混同,这对于否定肯定说的观点没有意义。因为论及犯罪行为及其不法状态必须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追究刑事责任,所说的是犯罪既遂标准的问题,而既遂后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实践中的问题,两者并不在同一层面上。作为实践中的问题而言,即使是既遂但未被发现,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也符合"既遂之后仍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命题,更何况实践中对即使既遂因具备某种法定条件(如年龄)和情节而没有追究刑事责任,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用实践性的问题并不能证明肯定说观点的错误。

  其次,从理论上说,任何犯罪都是因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实才被规定为犯罪的,继续犯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立法规定的继续犯,是否都以一定程度的损害事实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离开立法的规定则无法说清。但如果说继续犯是结果犯,则意味着所有的继续犯都必须以结果的发生为既遂的要件。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有属于继续犯的,如非法持有假币罪,立法并没有要求一定的结果发生;而如果认为继续犯是行为犯,相反则可以涵盖发生一定结果的继续犯,因为行为犯虽然不要求一定的结果发生,但它并不排斥在既遂形态中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因此,认为继续犯都是结果犯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行为与不法状态处于继续之中,是继续犯构成犯罪既遂的必要条件,是继续犯既遂要件不断完备的过程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并没有错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继续犯并非在着手后就构成犯罪既遂,构成既遂必须实现一定程度的损害。就典型的继续犯的非法拘禁罪而言,并非着手非法拘禁行为就是既遂。但将发生的被害人人身自由已经被实际剥夺的状态不视为犯罪已经既遂,从立法的规定看,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法律只是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即可处刑。按照论者的观点看,持续拘禁的行为与不法状态的继续是一种"经常性伴生现象",因而,"这种时间的继续性,只是影响对继续犯量刑轻重的情节之一,而不是决定继续犯成立的必要条件。"正因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