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4年交通肇事致死的罪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3-01 08:08:43 浏览:0
  交通肇事致死可能涉及到的主要罪名有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中,交通肇事罪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适用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严重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重大伤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致死的罪名有哪些?

1. 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行为人的驾驶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明显放任或故意追求事故结果的发生,对公共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时,其行为可能构成《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名最高可判处死刑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赔偿责任如何界定?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赔偿责任界定主要涉及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首先,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直接经济损失,以及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间接损失。

在具体责任界定上,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事故责任划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现场勘查、鉴定结论、证人证言等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确定当事人的主次责任或同等责任。

2. 过错程度:侵权人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将直接影响赔偿比例,如无过错则无需承担责任,若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则可能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3. 赔偿能力:侵权人应以其财产为限承担赔偿责任,若车辆已投保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内先行赔付。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交通事故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和标准。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量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在刑法中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肇事者的过错程度、肇事后是否逃逸、有无救助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肇事者进行量刑。

1. 如果交通肇事者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若肇事后逃逸的,将被视为加重情节。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即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类案件的具体适用也做了详细规定。

交通肇事致死案件中,具体罪名的认定需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行为的违法性、造成的后果以及案发的具体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我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既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对于任何涉及交通肇事致死的行为,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生命权,确保道路交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广大驾驶员也应当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温馨提示: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当您需要委托专业律师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律师资源,助您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