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单位集资房产买卖纠纷案例

发布时间:2018-07-17 17:43:14 浏览:0
  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建造的房屋,集资房的建设是需要报建的,且由一家到两家地产开发公司负责,通过当地政府批准,集资房的开发是在同一内大规模、大面积地进行。接下来大律师网的小编整理了单位集资房产买卖纠纷案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单位集资房产买卖纠纷案例

  基本案例

  XXXX年,被告张某所在的某县供电公司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实施了“XX家园”经济适用房建设,按工龄、职务、职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条件分配给职工居住。因张某无力提供购房集资款,不愿购买,后经朋友介绍,原告郭某愿意购买。经双方协商,于同年12月签订《转让购房协议》一份,主要内容为:张某(甲方)将集资建房所享受的“XX家园”X号楼XX房屋一套转让,郭某(乙方)购买此房享受张某购房同样价格;前期手续以甲方名义办理,后期甲方协助乙方办理产权证手续;乙方另付2万元作为对甲方的一次性补偿。

  协议签订后,郭某按约定分三期全额支付了购房款,并给付张某补偿金5000元,后张某认为补偿金太少,不愿将该房转让给原告。为此,双方又签订了《关于附期限购房补充协议书》一份,主要内容为:郭某再增加2万元作为补偿金,加上未付的1.5万元,计3.5万元,分两次支付:第一次,待房屋建成、拿到钥匙后付张某1.5万元;第二次,将房屋产权证过户到自己名下后付余下的2万元。张某必须待该房建成并取得房屋所有权时,将钥匙交给郭某,并协助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证办理过户手续。

  房屋建成后,张某反悔,在依照单位的规定能够取得集资房所有权的情况下,故意不到单位办理房屋产权的相关手续,也未按照双方的约定将钥匙交付给郭某及协助郭某办理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及其他证件,致使双方产生纠纷。郭某遂诉至法院,要求张某继续履行合同,并确认讼争房屋产权归原告所有。

  法院判决

  XX法院经审理认为,单位在集资建房中与职工的有关约定及单位为集资建房所作出的某些规定,只在单位和职工之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约束第三人。被告关于其无权处分他人财产、单位禁止职工转卖、转让和出租、双方所签协议无效的主张,因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实,故不予采信。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判决:被告张某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判决生效后由郭某向被告所在单位交纳各项上房费用,办理有关上房手续及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等手续,张某履行协助义务。案件上诉后,XX市中级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分析

  转让协议的效力 未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转让协议究竟是否有效,是原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争议焦点在于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何理解适用。随着近年来理论界的认识趋于统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陆续刊载了一些判例,对此问题的处理思路已十分明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然规定了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但这仅仅是对物权行为的限制,而非对债权行为的限制。房屋买卖被分为两道程序,一是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债的关系发生,双方均受协议的约束;二是过户登记,即发生物权变动。第三十七条所指的“不得转让”,是指不得发生“物权变动”,即房产管理部门不得登记过户,而不是指不得订立债权合同、不能发生债权行为。因此,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的房屋买卖行为作为债权行为是成立的,该合同合法有效。诚然,集资房本身具有特殊性,如需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办理产权登记、土地使用权为划拨性质、买受人变更产权时需补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等,但这些问题与法院处理范围无涉,自愿订立、意思表示真实的房屋转让协议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单位与职工之间的限制性约定能否对抗集资房买受人,根据《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民事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等三个方面均具有相对性。对于单位在集资建房中与职工作出不得转卖、转让、出租集资房的约定,只能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当职工选择将自己集资所取得的房屋转让给他人时,单位与职工的约定不能约束第三人。即使因职工向第三人转让房屋导致产生相应的违约责任,也应由职工向单位承担,并不能导致职工与第三人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此,对出卖人以其与单位之间有限制性约定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法院不应支持。

  出卖人履行义务,所附条件的成就,集资房转让协议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多为附条件的,此“条件”即“出卖人取得房屋产权”,条件一旦成就,出卖人就必须向买受人履行协助义务。对附条件的义务而言,凡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据此,若出卖人在能够获得产权的情况下故意以不作为的方式阻止产权的取得,则应视为条件成就,出卖人关于其“无权处分”的抗辩理由显然不能成立。本案中,张某虽然没有取得房屋产权,但原因是其故意不办理相关手续导致的,故双方协议所附的条件仍应视为成就,张某应依照约定履行义务。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转让的规定,是指买卖行为因尚未登记领取权属证书而不能彻底完成,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合同履行目的,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件,而非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不得据此确认房屋的买卖关系无效。

  以上就是大律师网的小编整理的有关“单位集资房产买卖纠纷案例”的全部内容,单位在集资建房中与职工作出不得转卖、转让、出租集资房的约定,只能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当职工选择将自己集资所取得的房屋转让给他人时,单位与职工的约定不能约束第三人。如需解决更多法律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编辑:小思)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