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网络法律》中对诽谤罪有何规定?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25 浏览:
导读:《网络法律》中并未直接规定诽谤罪,但针对网络空间中的诽谤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均有相关规定。网络诽谤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约束,并可能构成诽谤罪。

《网络法律》中对诽谤罪有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如果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情节严重的,同样构成诽谤罪。此外,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网络上实施的诽谤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往往更大,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网络诽谤的民事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网络诽谤的民事赔偿责任确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侵权行为的确认:首先需要确认是否存在网络诽谤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网络诽谤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或其他方式,故意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2. 侵权后果的评估:网络诽谤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权造成损害,表现为社会评价降低等,需考虑诽谤信息的传播范围、影响程度以及受害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如精神痛苦、经济损失等)。

3. 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赔偿数额一般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进行计算,若难以确定,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在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此情形,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规定:“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赔偿。”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综合各种因素予以确定,其中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有哪些内容?

网络诽谤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或其他通讯工具,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主要体现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

1. 行为构成:根据刑法规定,网络诽谤罪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即明知是虚假事实而故意散布)、客观上的行为(捏造并散布)和结果上的损害(对他人的名誉造成实际损害)。

2. 罪名与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 情节严重认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在网络上诽谤他人,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以及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等情形,一般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该司法解释具体明确了网络诽谤犯罪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虽然《网络法律》本身并未具体规定诽谤罪,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已将网络诽谤行为纳入了刑法和民法的规制范畴,对于在网络上实施的诽谤行为,司法机关会依法严惩,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不受侵犯。同时,广大网民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温馨提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要的。当您需要委托专业律师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找到本地经验丰富的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