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迁协议签字与房产证署名的关系
一般情况:按现行的拆迁执行情况来看,拆迁协议上谁签字,通常意味着该签字人作为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权利人,将在后续的房产证上被署名。这是因为拆迁协议是房屋拆迁双方的法律行为,协议关系主要由房屋拆迁双方当事人参与,仅有一方当事人,协议关系便不能成立。
合法行为要求:协议必须是房屋拆迁双方的合法行为,即按照房屋拆迁法规规定的要求而实施的行为。这包括当事人的资格要求,如社会组织作为房屋拆迁协议当事人要有法人资格,承办人签订协议要有法人或法人代表的授权证明等。被拆迁人签订协议时,应当出具产权证书、使用权证明等法律文件。凡违反法规规定,采取欺诈手段等所订立的协议都是无效协议。
二、拆迁协议的法律效力与纠纷处理
法律效力: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权利依法产生后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义务依法产生后,则受到法律的强制。依法订立的协议必须认真恪守,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无权擅自变更或解除。
纠纷处理:在履行协议中发生纠纷,协议条款便是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若拆迁协议存在纠纷或权属争议,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将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这意味着,在纠纷解决之前,无法办理房产证。
1.友好协商与催告履行
拆迁方应首先与被拆迁人沟通,明确指出其违约行为,要求其按协议约定履行义务(如腾退房屋、支付补偿款等)。可通过书面催告函限定合理履行期限,并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2.申请行政调解或裁决
若协商无果,拆迁方可向当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或政府负责拆迁工作的部门反映情况,申请行政调解或裁决。管理部门将依据相关规定对争议进行审查,并出具处理意见。
3.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依据:拆迁协议具有合同性质,若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构成违约,拆迁方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责任。
证据准备:需提供拆迁协议原件、沟通记录、催告函、补偿款支付凭证等材料,证明协议合法有效及对方违约事实。
诉讼结果:若法院认定被拆迁人违约,将判决其履行协议或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拆迁方因违约产生的直接损失等)。
4.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执行条件:若被拆迁人在法院判决后仍拒不履行义务,拆迁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措施:法院可查封、扣押、冻结被拆迁人财产,或强制腾退房屋、交付安置房等,确保协议履行。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