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依法定情形或程序解除: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据法定情形或程序,例如未提前通知劳动者且无正当理由,或未满足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因劳动者能力不足或客观情况变化解除时,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代通知金)。若未履行此程序,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
2.不符合合理性原则:
解除行为并非基于合理的经营需要或劳动者的严重过错等法定事由,而是出于恶意或不合理的目的。
3.证据不足或存在瑕疵:
用人单位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或者证据存在矛盾、虚假等情况,一般可认定为违法解除。
4.违反劳动合同约定:
若劳动合同中对解除条件有明确约定,用人单位未遵循该约定而解除合同,也属于违法解除行为。
5.违反法定禁止解除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处于诊断或医学观察期。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解除情形。
1.明确离职原因:离职证明中应明确注明离职原因为“违法辞退”,并写明“因公司违法辞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员工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等内容,确保离职原因清晰且具有法律效力。这是证明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员工后续维权。
2.包含基本信息:离职证明需包含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入职时间、离职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这些信息能明确离职的时间节点和员工的工作情况,为后续维权提供事实依据。
3.加盖公司公章:离职证明应加盖公司的公章,以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公章是公司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标识,加盖公章的离职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4.如实反映情况:公司在开具离职证明时,应如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离职情况,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若公司违法辞退员工,却虚假陈述离职原因,可能构成对员工名誉权的侵害,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5.附证据增强说服力:若有必要,可附上公司违法辞退的相关证据或说明,如辞退通知、劳动仲裁裁决书等。这些证据能增强离职证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为员工后续的求职或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