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地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晚上22点到次日早晨6点之间,若楼上噪音干扰公民正常生活,便属于噪音扰民范畴,此时楼下住户可以报警。
报警前,建议先尝试与楼上沟通,以平和语气说明情况,请求其注意控制音量。若沟通无效,可向物业反映,要求物业协调处理并留存书面记录。若噪音依旧严重,再选择报警。
报警时,要清晰告知警方噪音发生的具体地址、时间、噪音类型,如“晚上23点,楼上持续传来大声喧哗和摔砸物品的声音”,还可提供前期收集的录音、视频等证据,辅助警方判断。
警方接警后,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上门核查,若情况属实,先对楼上邻居进行警告,若警告后仍不改正,可处200-500元罚款。
若噪音长期严重影响生活,导致失眠、焦虑等问题(有医院诊断证明),经上述途径均无法解决,还可收集物业调解记录、报警回执、噪音录音/视频等证据,向法院提起“相邻权纠纷”诉讼,要求楼上停止侵害,甚至要求合理赔偿。
《噪声污染防治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共同构建了噪音扰民的处罚框架,核心条款如下:
1. 警告与罚款的适用条件
首次违法:公安机关对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优先处以警告。
拒不改正:警告后24小时内未停止扰民行为的,罚款200元至500元;若涉及单位,如物业公司纵容装修超时,罚款上限提升至2万元。
2. 拘留的适用情形
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噪音扰民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持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或存在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行为时适用。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八条,噪音扰民的处罚遵循“先劝后罚、分级处置”原则:
公安机关受理投诉后,需核查是否已履行基层调解义务,如居委会、物业介入劝阻。若行为人经多次劝阻仍拒不改正,方可启动处罚程序。
处罚标准
一般情节:处5日以下拘留或1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处5-10日拘留,并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包括多次违法、引发群体性冲突或在医院、学校等敏感场所制造噪音等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处罚权限明确赋予公安机关,避免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的职能交叉,提升执法效率。
白天装修超过70分贝大概率算扰民,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昼间(6:00-22:00)噪声限值为70分贝。
这意味着在白天正常时段进行装修施工,若持续产生超过70分贝的噪音,就可能违反相关规定,构成扰民。像电钻作业、电锯切割等,常能产生90分贝甚至更高的噪音,若频繁且长时间出现此类高分贝噪音,严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便符合扰民界定。
若噪音问题仍未解决,可拨打当地环保热线12369或向城管部门投诉,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后,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检测噪音分贝,若确实超标,将依法责令装修方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可进行相应处罚。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