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应否赔偿?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全面赔偿原则,即侵权人应当赔偿因其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可预见的、间接产生的经济后果,如商誉损害引发的营业收入减少、停工停产导致的利润损失等。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9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这里的“其他方式计算”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解读为包含对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与计算。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也明确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确定。”
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并非无条件的,其必须具备因果关系的确定性、损失数额的可计算性和预见性等要件,且需由受损方举证证明。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9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
侵权经济损失赔偿标准是什么?
侵权经济损失赔偿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根据民法典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1. 实际损失:主要包括直接损失,如因侵权行为导致的财产减少、修复费用、医疗费用等;间接损失,如因侵权而产生的合理维权费用(如律师费)、停工停产损失等。
2. 可得利益损失:在一些特定类型的侵权案件中,特别是合同纠纷或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被侵权方因为侵权行为而丧失的预期经济利益,也应纳入赔偿范围。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来确定侵权经济损失赔偿的标准和数额。
因侵权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在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是应当获得赔偿的。但此类案件的处理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证据材料来认定间接经济损失的存在及其具体数额。建议权益受损者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以上是大律师网法务对“侵权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应否赔偿”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资讯,请到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最新法律讲堂
更多法律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