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缓刑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职务犯罪缓刑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如下:
一、对象条件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职务犯罪人。这里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就宣告刑而言,而不是指法定刑。同时,如果被判处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或者是一人犯数罪实行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则不能适用缓刑。
二、实质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例如能够主动坦白、积极退赃等;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限制条件
1、必须不是累犯;
2、不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3、在职务犯罪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的数额在一万元以上,通常不得申请缓刑,除非具有投案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等法定减轻情节。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职务犯罪和职务违法有什么不同?
一、定义与性质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违法:是指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违法行为,但尚未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追诉标准。
二、法律责任
职务犯罪:触犯刑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职务违法:触犯宪法、法令、行政法规等,但未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追诉标准,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党纪处分等。
三、主体范围
职务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
职务违法:主体是具有行使公职权利的国家公职人员。
四、后果与影响
职务犯罪:后果严重,不仅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还破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
职务违法:虽然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但也会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破坏社会的公平和秩序,需要受到相应的行政或党纪处分。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困扰着您?大律师网汇聚全国各地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